△图片来源:Putoto小红书账号
其三,大多门店会以粉色、橙色、绿色等鲜亮色彩作为门店的主色调,潮流、酷炫的色彩搭配,会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也适合打卡拍照。个别品牌还经常举办活动,和消费者进行互动。比如,薯条侠、Putoto就会邀请网红达人,来门店参加一日店长活动。
此外,在经营模式上,大多门店不设堂食区域,基本采用小桶装、漏斗式纸盒来包装,以外带为主,方便边走边吃。走档口店模式,门店的占地面积不大,以10-20平的小店较为常见,人员安排只需要2-3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薯条专门店虽然是小店,却还能日均售卖上千单,主要得益于门店的标准化程度高,出餐速度快。从炸制薯条,到淋上酱料,再到出餐,通常10分钟以内就可以解决。
大众点评上,这些薯条专门店的评论区内,“出餐速度快”是高频词,而这也是薯条专门店能快速扩张的底层动力。
薯条专门店,全靠供应链赚钱?
那么,问题来了,薯条专门店是如何实现标准化、出餐快的?这就不得不提这批薯条专门店背后的供应链了。
餐饮供应链指南注意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薯条供应都是外资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近些年国产的薯条供应链正在崛起,无疑给下游餐饮商家的规模化发展带来了利好。
内蒙古的薯制品供应商凯达集团,专注法式冷冻薯条、VF原切马铃薯休闲薯条、果蔬脆片休闲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冷冻薯条、冷冻异形薯、休闲薯等产品,其北京、内蒙乌兰察布产业园的工厂,分别拥有年加工马铃薯3万吨、年加工马铃薯67万吨的生产能力。
薯制品供应商雪川农业,不仅为国内多家大型连锁餐企、酒店餐厅供应薯条,产品还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不管是外资的薯制品供应商,还是国内的薯条供应链企业,都在增资扩产,加码国内冷冻薯条市场的布局。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去年底,“薯条巨头”蓝威斯顿在内蒙乌兰察布布局的第2家工厂开业,总投资约2.5亿美元,年产冷冻薯条预计可达10.8万吨。在此之前(2014年),蓝威斯顿已在乌兰察布收购了1家工厂。
作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乌兰察布2023年的马铃薯产量约为300万吨。在乌兰察布投资建厂,不难看出蓝威斯顿欲借助当地的产业优势来发展冷冻薯制品业务。
加拿大薯制品供应商麦肯食品,也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据了解,麦肯食品主要供应冷冻薯制品、冷冻开胃小食等产品,其年销售额约为100亿加币,合作了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德克士等连锁餐企。
今年4月,麦肯食品上海公司入驻闵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麦肯食品相关负责人曾对外透露,麦肯食品将以上海为中心,进一步拓展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在此之前,麦肯食品已经在中国进行了一系列产能布局。
还有不少国内厂商也在加大产能投入。
△图片来源:雪川农业集团公众号
去年12月,雪川农业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雪川六盘山食品(宁夏)有限公司所属的20吨/小时马铃薯冷冻薯条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截至去年底,雪川农业的马铃薯冷冻薯条年产能已突破40万吨。
凯达集团也在着手扩充产能,曾宣称到2025年,建设亚洲规模最大的单体马铃薯产业基地。据凯达薯业公众号消息,凯达集团先后与乌兰察布、太仆寺旗政府达成了合作,建立马铃薯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
雪川农业相关负责人向餐饮供应链指南透露,经过多年的育种和繁育,国产的薯条供应链已具备本土化优势,可以持续供应品质、数量稳定的薯条产品。另外,国内的企业也通过引入进口设备产线,逐渐缩小和国际厂商的差距。
薯条供应厂商纷纷增资、扩产,满足了下游餐饮店对薯条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全国化扩张的薯条专门店提供了产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