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者:客名君 拍摄地:梅县石扇
客名君小时候就在家乡梅县见过冬小麦。小时候,母亲一年种两季稻,冬天有一小畦旱田,种上点小麦。家里用来做面皮汤,或者蒸几次土麦馒头,然后就没有了。产量极小,根本无法经营规模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梅州水运和外贸发达,外来的面粉进入,但根据文史记录,梅州还有过若干次闹饥荒的历史。所以,我们把腌面盛行的时间,推到二十世纪80-90年代。所以,腌面应该是滋养了至少三代客家人了。
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面的做法。把高筋生面放进水里烫熟,面条上下翻滚逐渐松散,从暗白变成淡黄。只需要拨动几次,然后用网漏捞起。不可以太久,太久就绵绵沱。拨动的动作,要快,让面条迅速热力缭绕,在拌捞过程中迅速沁出小麦的香气。
图片来自网络
面捞起之后,将事先用油爆好的蒜蓉、葱花、鱼露等调料放在表面,老板娘就会端出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调料是腌面是否好吃的关键。很多腌面,号称腌面,其实味道不好,除了上面说的面的原因,大概率是调料的原因。
调料怎样做的呢?把蒜蓉磨碎,用油(很多人用猪油)煸至金黄脆香,加上适量的盐和鱼露,炒透捞起。据说有鱼露,看起来很像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