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怎么得名的,怎样辨别正宗武昌鱼

首页 > 民生 > 作者:YD1662023-04-17 05:23:00

民间对于吃鱼有一套说法,“春鲢夏鲤,秋鳜冬鳊,夏鱼吃鲜,腊鱼吃腌”(对这句谚语心存疑问,难道不是桃花流水鳜鱼肥,吃鳜鱼最好的时机不是在春天吗?)。不过,从这句话里看得出来的是吃鱼要择时而吃。在被人们熟知的大宗淡水鱼中,无疑武昌鱼的名气是最大的。


武昌鱼怎么得名的,怎样辨别正宗武昌鱼(1)


在湖北菜中,武昌鱼是一道名菜,清蒸或红烧或油焖,皆口味出众。1956年5月*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在“永康轮”上品尝了由杨纯清烹制清蒸武昌鱼,挥毫写下了后广为传诵的《水调歌头·游泳》,其中一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令武昌鱼从此扬名天下,被世人所知。

带着地名的武昌鱼究竟是什么鱼?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型湖泊,多栖息于中下层水域,其实它的真实身份是一条鳊鱼,没错,它就是鳊鱼。但我国有三种鳊鱼, 长春鳊、三角鳊和团头鲂,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武昌鱼呢?关于谁才是真正的武昌鱼,中国的鱼类专家实争执了很久,直至50年代著名鱼类学家易伯鲁教授对三种鳊鱼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他从梁子湖中捕获了一种鳊鱼,与长春鳊、三角鳊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这种鳊鱼头团、身宽、鳞白、肉多、腹内无黑膜、两侧呈菱形、口较宽、背鳍短、尾柄高、两侧肋骨刺比其鳊鱼多一根于长春鳊和三角鳊。最后定下团头鲂才是真正的武昌鱼。


武昌鱼怎么得名的,怎样辨别正宗武昌鱼(2)


抛开这些学术性深奥的鉴别武昌鱼的方法,资深的吃货只认准头小背弓,鳞白而腹内无黑膜,通身13个刺才是正宗武昌鱼,多一根少一根都不算,长得像也不行。

武昌鱼的名字中有很明显的地标属性,武昌。但其实武昌鱼中武昌所指的是古武昌,今鄂州。

武昌鱼源自于湖北武昌,不过这里的武昌却并非指现在武汉三镇中的武昌,而是古武昌(如今的鄂州),一座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文代名城,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西连武汉,东接黄石,与东坡赤壁遥遥相望,公元221年,三国吴王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县,“以武而昌”之义,改名为武昌,武昌鱼始得名于此。

实际上,樊口才是为武昌鱼的最佳捕捞区域,历史上也有武昌鱼产于樊口,而不产于武昌的记载。每年秋季长江水位下降,梁子湖的水通过长港泄入长江,武昌鱼随之游入长江,而樊口处则成为主要捕捞区,故有“樊口鳊鱼甲天下”之说。《湖北县志》载:“县西北五里有樊口,鳊鱼产樊口者甲天下。”鄂东有民谣:“黄州豆腐鄂城酒,樊口鳊鱼巴东藕”。这些都是极力的有文字记载的证明。在樊口捕捞的武昌鱼产于鄂州市梁子湖中的牛山湖,60亩水面大小的牛山湖,湖中有一个3—5米深的潭,湖水碧绿清澈,水草茂盛,水温和适宜的流速,千百年来一直是武昌鱼扎堆生活的理想之处。


武昌鱼怎么得名的,怎样辨别正宗武昌鱼(3)


从古至今,一条武昌鱼有今天的地位仰仗的是历代文人的加持,放在今天,他们就是武昌鱼的名人代言,唐代岑参“秋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在巴陵道”,宋代范成大“却笑魲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宋代周瑞“晓梦惊辞赤壁鹤,夜栖看打武昌鱼”,元代马祖昌“携幼妇来拜丘陇,南游莫忘武昌鱼”。当然不能漏掉一个重要人物,苏轼,他一生被贬却“吃心不改”,专门写了一篇《鳊鱼》,晓日照江面,游鱼似玉瓶。谁言解缩项,食饵每遭烹。” 缩项即是鳊鱼。


武昌鱼的吃法有很多种,清蒸最为常见,在过年的时候人们喜欢用武昌鱼来做一个开屏鱼,寓意喜庆祥和之意,开屏武昌鱼也是湖北省的地方菜代表,由于武昌鱼头小,鱼头切下后立起再配以摆出花瓣状的鱼身,放于盘子中与孔雀开屏状十分相似,所以才有了开屏武昌鱼这道菜名。

武昌鱼怎么得名的,怎样辨别正宗武昌鱼(4)


开屏武昌鱼做法:

材料:武昌鱼、豉油、盐、香葱、生姜、料酒、朝天椒等

做法:将武昌鱼宰*后,掏出内脏并清洗干净,切下鱼头与鱼尾,并将鱼身切片(从背部下刀,切断鱼骨,腹部相连),鱼身上抹盐,并使用料酒进行腌制;香葱、生姜等切好备用;将腌制好的鱼身摆成孔雀尾状,鱼头立于中心,并放入葱姜段;将盛有鱼的盘子放入烧开水后的锅中,蒸8分钟~10分钟,取出后倒出盘底剩余的汤汁和姜丝,再放入甜椒、葱丝,淋上豉油,淋上适量热油后即可食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