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频道、《科研成果与传播》杂志共同推出“科技引领 筑梦乡村”
专栏,聚焦农业科技前沿,邀请农业领域各科研团队与青年科技工作者分享他们的科研成果与科研故事。
目前,国内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一项不增加土地面积还能提高林地收益的种植技术备受人们关注,那就是林下栗蘑绿色栽培技术。林下种植栗蘑利用林下土地生产,不占用耕地,栽培效益高。并且栽培栗蘑的原材料是农业废弃物,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栗蘑作为一种食药两用菌,林菌共生,优势互补,对改善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一定的功效。林下栗蘑栽培投入少、设施要求低、效益高,可以说林下栗蘑绿色栽培技术未来的前景极为广阔。
栗蘑
攻破技术难题,实现高效绿色生产
从2008年开始,吴尚军(北京减灾协会推荐专家)所在的团队从河北迁西、浙江庆元、中国农科院等地引进了8个栗蘑品种,在昌平区黑山寨村开始开展了栗蘑品种筛选试验,历经多年筛选出了庆灰1号、迁西3号、3303等适合北京地区的优质高产品种,累计在北京推广林下仿野生种植8000万袋,约2万余亩。先后针对不同的品种开展了培养料配方筛选、微喷节水、标准制式小拱棚等配套栽培技术及设施试验、示范推广,最终在2020年形成了北京地区《林下栗蘑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被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作为北京市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并收录于《园艺作物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一书中进行发行推广。
林下栗蘑绿色栽培技术的核心技术经过团队多年、多点、多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总结才得以完成。在栗蘑绿色生产培过程中,团队依据栗蘑生长需要的营养,科学合理地搭配原材料,采用绿色安全的制袋工艺及生产流程,生产全程应用物理阻隔与合理化学诱*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重点推广使用制袋、发菌空间气体熏蒸消毒,覆土及出菇场所石灰消毒、药剂诱*结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此外还合理安排生产季节,利用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调控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达到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项技术的实施有利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并提高栗蘑绿色生产水平。
团队采用“合理配方 物理阻隔 药剂诱* 环境调控”的模式,通过紫外线、气体熏蒸对制袋接种、发菌场所的消毒处理能高效抑制菌袋的污染率在5%以内。利用石灰、消毒药剂对出菇场所及覆土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将出菇期杂菌的污染率控制在1%内,并通过出菇小拱棚内环境的调控抑制出菇期畸形菇、烂菇等,再通过药剂诱*、黄板诱捕可以抑制虫害的发生,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林下栗蘑绿色栽培技术的应用能极大程度降低农药使用,并降低10%的成本,农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因此该技术近五年在北京推广应用约6000亩。
科技助农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林下栗蘑绿色栽培技术目前已经投入应用,并且为农民解决了很多困难。该技术主要应用在林下小拱棚、林下中型拱棚、大棚、温室等各种设施栗蘑栽培。技术的突破解决了林下栗蘑栽培没有完整的栽培技术,尤其是微喷节水技术、标准制式小拱棚的推广应用,不仅解决了栗蘑栽培环境因素不可控的实际问题,还提高了菇的产量、品质、商品率等,从而有效减轻了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促进了农民增收。林下空间的充分利用,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并带来了每亩林地增收8000元的经济效益,极大程度丰富了市民餐桌上的食材品种。这项技术的普及不仅对提高林地利用率、产出率、商品率具有深远意义,也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科技助农对于提高从业者的管理种植技术意义重大。目前的农业从业者大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对新品种、新技术不了解,主要凭借经验种植管理,因此需要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指导。乡村大多还是以第一产业的农业为主,产业不兴旺,乡村何以振兴?农业是实现“双碳”的主导产业,农业科技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对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林下栗蘑绿色栽培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栗蘑生长机理、各种养分需求、环境因素的调控等还没有完整、准确的数据标准。下一步,吴尚军团队希望通过栽培方式控制菇朵大小,来提升栗蘑的品质、外观,增加其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种植的积极性,以便大力推广。
- 作者信息 -
吴尚军 北京减灾协会推荐专家、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科员,正高级农艺师
推介单位:北京减灾协会
作者 | 吴尚军
编辑排版 | 萝卜娟
审核 | 六朵 苍翼蝴蝶 苏苏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 《科研成果与传播》-
《科研成果与传播》
期刊旨在以创新的理念、科技的思维传递有价值的科技内容,激发创新潜能,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学传播工作者的信息采撷需求,推动跨界科研创新和科学传播发展。
本刊诚挚征稿,来稿可以科技信息、科技人物、科技产品、科学事件、科研成果为切入点进行介绍,可以科学传播的实践经验为内核展开论述,也可着眼科学传播研究进行探讨与辨析。
投稿邮箱:highlight20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