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环境大多水广鱼稀,要想有所斩获,“打窝”是必做的一件事情,窝料更成了野钓的重中之重。俗话说:要想鱼上岸,得拿粮食换。尤其野钓人,更都有自己的做窝饵料和打窝方法,然而,打窝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有很多学问和技巧,接下来咱们就通过湖库野钓的实战,结合以下几点来给大家介绍这款——被许多钓鱼人秘而不宣的“隔夜窝”:
- 具有两层含义的“隔夜窝料”
- “隔夜窝料”的野钓应用优势
- “隔夜窝料”选料和制作方法
- 用“隔夜窝料”的时机和策略
顾名思义,“隔夜窝”从字面上理解类似于隔夜菜,隔夜茶等,但钓鱼的实际意义,远不是隔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从钓鱼使用来说,实际具有双重意义——提前一天制备 提前一夜打下窝料。比如,在到达钓场的头一天制备窝料(发酵);到达钓场的傍晚做窝、打窝,然后“醒窝”不钓;待第二天一早再钓。更深一点理解其核心意义在于:提前一天制备和发酵窝料,在钓场提前几个小时打窝,并进行必要的“养窝”,而后再择时垂钓。
提前制备好的窝料,常温密封保存:
“隔夜窝”的实战使用优势隔夜窝的优势首先体现在:水广鱼稀环境的“提前诱鱼”——为最佳钓鱼时段(晨钓)做好准备和基础。实际举例上班一族,通常只有在周六日双休时才可能湖库野钓,这在水广鱼稀的大水面,首先就遇到了如何有效短时间诱鱼的问题~
越是水面辽阔、地形复杂,鱼越会在鱼种、鱼体、天气、季节等因素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洄游”……此时,即使半夜到达钓场,一番准备工作下来,打好窝子再开钓,也常见错过了早上最好的上鱼时段,因为在“水广鱼稀”的地方,短时间的“窝子”,很难做到“小中取大”和“鱼诱鱼”的效果——那真成了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但如果条件允许,在天黑前到达钓场打个“隔夜”窝子,一来可以不忙不乱,二来这时的窝料经过一夜的经时(在水里窝料也会继续发酵),更能起到绝佳的诱鱼效果,让鱼洄游至此长时间的逗留,鱼诱鱼会越聚越多——在凌晨3点多再次补一些窝料,待到天亮下竿时,就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上鱼高峰期,常见会明显的提高钓获量。
黄昏下的静静等待:
“隔夜窝”的选材和制作有了隔夜窝料和打“隔夜窝”的优势,就引出了本段要说明的选材和配料——这种窝料首先应选择耐泡,抗小鱼啄食,低“雾化”、沉底性优良的物料,如玉米,麦粒,酒米,玉米碴子,较大的颗粒饲料等,而且配合针对成鱼和小中取大的原则,适合微发酵甚至全发酵。
这是因为我们通常打下窝子后先进窝的是小鱼,而后才是体型较大的鱼。耐小鱼啄食的窝料才能更久,更好地留住鱼;而大颗粒、粮食类微发酵物料又会明显的诱留大鱼,进窝后也会久久不散,“小中取大”的效果显而易见。
煮熟煮透的老玉米是“隔夜窝料”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