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科学文明和艺术文明,保存在地面上和地下的文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极其丰富。
该件青铜罍高53.5厘米,口径22厘米,器身口部、肩部、腹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开裂、变形。其中,腹部破损较为严重,目前能找到的共有9个残片,经过拼接后发现还有部分缺失,需要后期进行补配。此外,器身有若干细密裂纹,存在不同程度锈蚀。
修复流程文物修复之前,我们要对其进行拍照、测量、称重等一系列工作,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文物保存现状以及锈蚀程度,相关领域的专家们经过讨论,拟定适合于该件器物的修复方案。
在实施修复工作前,还要建立修复档案,记录好相关信息,包括修复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材料等,以便为以后的文物保护处理及研究提供依据。
清洗,主要是青铜罍除泥、除锈两个方面的工作。先用棕刷去除器身表面浮尘,然后用蒸馏水清洗。采用蒸馏水清洗,可以有效减少自来水中氯离子对铜器的侵蚀。
将器身残片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反复清洗,利用超声波震荡原理,快速清洗并去除表面浮锈。个别锈蚀严重部位,采用超声波洁牙机对其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青铜罍器身纹饰显现清晰,断口处干净整洁,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整形、焊接。由于器身和残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所以我们首要的工作是对其进行整形操作。器物整形前,对其残片要进行加热,俗称“去火”处理。
因为出土青铜器年代久远,本身结构较为脆弱,直接敲击整形往往会造成二次破坏。经过“去火”处理后,增加金属的韧性,有效减少在整形敲击过程中残片破损的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整形力度的把控尤为重要:力度过轻达不到整形效果;力度过重,则会对文物造成新的伤害。因此,整形工作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同志来完成。
此外,在工作中还要注意与文物器型对照,防止矫枉过正。器身部分我们采用U型钳、小型千斤顶等工具,内外作用,分批次矫正。经过多次整形后,青铜罍逐步恢复其原有形状。
青铜文物的焊接,目前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锡焊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焊接强度好、便于操作。同时,焊锡的熔点低,在焊接过程中便于调整,符合文物修复中可逆性操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