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可以将防烟眼镜和口罩分开设置。
有的口罩配备麦克风、耳机,以便内部和外部通信,机长、副驾驶的面罩则最为复杂,类似于战斗机飞行员的面罩。
对于经常飞行在8000米以上的飞机,相关面罩通常是“快速穿戴”设计。这是为了让空乘人员可以在5秒或更少的时间内,只用一只手,在氧气系统压力的协助下,迅速激活充气安全带,快速戴上,以避免空乘人员穿戴面罩时间太久而导致缺氧。
乘客们如何获得紧急供氧?
对于我们常见的、飞行在8000米以上的民航客机来说,它们均为带有增压驾驶舱和乘客舱的飞机,必须备有应急氧气设备。少数飞机使用钢瓶容纳增压氧气来满足这一要求,但大多数型号配备了化学氧气发生器,以及我们在安全演示中可以看到的、隐藏在乘客舱天花板中的黄色塑料氧气罩。根据法规,乘客舱紧急供氧必须至少持续10分钟,以保证在机组人员把飞机降低到安全高度之前的紧急供氧。
大多数国家规定,当机舱飞行高度超过预定高度(通常为5000米)时,必须在系统中提供自动展开的应急氧气面罩,也就是可以从天花上自动掉下的面罩。法规还要求必须提供足够的口罩,至少比客舱的座位多10%。这一超额需求为可能没有分配座位的幼儿,以及可能在需要紧急供氧时不在指定座位上的任何人(如空乘人员)提供面罩。
而在通常仅飞行在3000米以上的非增压客机上,乘客氧气通常由一个固定的或便携式系统提供。固定系统从一个加压的气态氧钢瓶中获取氧气供应。便携式系统由一个储罐、一个调节器和一个或多个乘客面罩组成。在需要时,将相关面罩分发给乘客。
一部分经认证的最大飞行高度约为3000米或以下的增压飞机,则不需要专门的应急乘客氧气系统,只要求该型号飞机能够在失压后4分钟内下降一定高度即可。
失压是不是很少发生,手提氧气瓶被破坏有什么后果?
现代民航客机的安全程度非常高,但失压的案例实际上并不少,近期而言包括了2008年7月25日一架澳航波音747客机的一个氧气瓶突然发生爆炸,导致机身破裂,机舱迅速减压。
就破坏手提氧气瓶的行为而言,虽然机长和副驾驶主要依靠驾驶舱的固定应急氧气瓶提供应急供氧,但如果手提氧气瓶不能正常工作,将令机组人员在失压、起火等情况下移动到机上特定位置的难度增大,导致极大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这种破坏行为几乎等同于恐怖袭击,它的本质是没有区别的针对无辜平民,制造极大的安全风险,很可能是为了显著的干扰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行。其险恶居心,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