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根据农作物(种类)根系生长的深度决定起垄的高度。
农作物的根系有的是深根、长根或以主根为主,有的是浅根、须根或以侧须根为主,这两类农作物在起垄高度上就要有差别。正常情况下,农作物种植前的起垄高度,以作物成株期根系生长的长度为主,这是最有利于作物根系与苗株生长的最佳起垄高度。所以呢,属于主根类农作物在起垄时,起垄的高度应当以作物成株期主根入土的深度为最佳起垄高度,根系属于后者的农作物在起垄时,起垄的高度应当以成株期须根主要分布的土层深度为最佳起垄高度。比如说,种植西红柿、茄子等根系深的蔬菜地垄可以适当高一点,而种植辣椒、黄瓜、青叶蔬菜等须根系蔬菜的地垄则可以适当低一些。
第二,根据农作物种植的密度决定起垄的高度。
这一点估计很少农民朋友会注意到。一般来说,农作物种植密度大的地块,在作物成株后容易因为枝叶稠密拥挤而出现透风透光性变差、田间湿度过大、苗株之间生长空不足的问题,如此一来,这就会十分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优收,还容易诱发高湿性病虫害问题。因此,农技小背篓提醒大家:凡是计划或需要密播密种的农作物,在起垄时应当适当地提高起垄高度,凡是计划或需要稀播疏种的农作物,在起垄时可以按作物根系深度进行正常起垄,即使起垄略低一点问题也不大。比如说种花生,如果计划一垄只栽种一行花生,那么按正常高度起垄一般就能满足作物有充足的生长空间,但如果计划一垄栽种两行花生,那么按正常起垄高度就容易造成作物生长空间不足,所以在一垄双行种植的地块上就应当适当增加一些起垄的高度才行。
第三,根据当地降水量与地势、土质灵活决定起垄的高度。
这一点也比较好理解,凡是雨水多、降雨量大、气候湿润的地区,并且存在地势低、土壤黏性大易积水的农田,这些地区的地块在种植农作物时建议起垄时稍微起高一点,这有利于垄内快速排水和防涝,否则遇到雨季或下大雨时容易出现水漫地垄、田间积水浸根的情况。反之,凡是平时雨水少、降水量小、气候干旱的地区,并且地势较高、土壤沙性较大透水性强的农田,这些地区的地块在种植农作物时则起垄时可以稍微地一点,这样有利于保持垄内土壤湿度,有利于避免地垄过度干旱缺水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比如说,多雨的南方可以适当高垄种植,而少雨的北方就没有必要把垄起得很高,再比如说土壤黏性大的地块起高垄可以防积水,而土壤沙性大的地块垄高低一些则更有利于保水。
除此之外,凡是浇水时垄沟内流水十分畅通的地块,在下雨时或浇水时基本不会出现沟内大量积水、水漫垄顶的情况,所以大家在播种前或定植前也不用起太高的地垄,而那些浇水时垄沟内流失容易堵塞积水的地块,在下大雨时或浇水时容易因为流水不通而造成沟内大量积水、水漫垄顶的现象,所以大家在播种前或定植前起垄时可以适当的增加一点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