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和桃花、杨柳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春天的时候,气候转暖,树木披上绿色的新衣,这些鸟类就长途跋涉,一路上历经艰难险阻来到中国,当我们看到这种鸟类的时候,似乎就找到了春天的气息。燕子,一种与人类关系极为紧密的鸟类,它们也经常会出现在古诗或者是文学作品当中。它们是出名的报春使者。燕子是一类鸟类的统称,它们还有很多小类别,比如常见的家燕和雨燕等等。家燕是最常见的品种,我们经常能看到它们在房檐下筑巢并繁育后代。
季节性迁徙
家燕是典型的季节性鸟类,它们一般是在秋天离开寒冷的北方,然后来年春天回到故乡,它们的记忆力非常好,还能找到当年的老巢,有数据统计表明,大概有一半的燕子都能够找到原来住的家。每当人们看到燕子,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觉,不少文人墨客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那么,到底燕子春来何处,秋去何方呢?
其实,燕子分布很广,在冬季的时候它们直接迁徙到了亚洲南部,甚至有的品种能够迁徙到大洋洲。到春季来临的时候,它们就会重返我国的南部,随着温度进一步上升,它们将来到我国的大部分地区。
捕虫高手
家燕是鸟类中的飞行高手,它全身进化成了一个低空飞行的追击利器。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燕子一秒钟可以飞大约十米的距离,在鸟类大家族中,很少有飞得这么快的品种。燕子是各类害虫的克星,它可以在飞行中的时候直接捕捉一些小型昆虫,并在飞行中直接进食。由于燕子移动速度很快,不少小虫子来不及反应,就被燕子吞到肚子里。一些科学家曾经捕获了燕子观察,它们发现燕子在养雏鸟的时候捕捉会达到高峰期,每只燕子嘴里都有数百只小飞虫。
燕子的“食谱”极为丰富,一些双翅目的飞虫类以及小型的甲虫类,都是燕子很喜欢吃的食物,这些小型昆虫大多数是农业的害虫,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燕子算是对我们有益的鸟类。“微雨燕双飞”,每当微雨或雨后初晴,无数只燕子,群集在蓝色的天幕下,往来逡巡,展翅翱翔,显得特别活跃。难道燕子是在游览风光吗?不,这是在忙着搜捕食物。它们不仅要吃饱自己的肚子,还要带食回巢,去喂养它们的雏鸟。
繁育后代
在我国,从五月开始,燕子就要生儿养女了。燕子称得起鸟类中的“土木建筑师”。它们选用田里翻起的下层黏土,或者蚯蚓排泄出来的泥丸做为筑巢材料。每一粒泥丸都掺入了它们自己的唾液,混合一些草屑、毛发,然后再一块块粘筑在人们的房梁上或屋檐下。筑成的窝,有的如一把曲颈壶,也有的像半个茶碗,显示着独特的造型艺术。
燕子还为未来的子女,准备了舒适的“摇篮”。它们采集了松软的羽毛和细草,整在窝里,然后,母燕才产下四五个卵。大约经过半个月左右,小燕子就出世了。刚刚出生的小燕子,裸着身体,闭着眼睛,一天到晚总是张着嘴讨食吃。这时候,小夫妻俩确实非常忙碌。据观察,每一对亲鸟1小时至少喂食小虫子十几次,平均每天喂食将近二百次。可见,要把它们的幼鸟抚养长大,燕子是要耗费很多心血的。正如古代诗人所说的“母瘦雏渐肥”,燕子是鸟类中最负责的父母,它们绝大多数雏鸟都可以存活下来。燕子一般每年育雏两次,从八月开始,它们就要扶老携幼向南迁徙了。
向南迁徙
燕子的迁徙,是一种非常艰难的行程。迁徙时,它们聚集在一起,每天飞行数百公里。燕子在海上进行长途跋涉的时候,都是循着岛屿前进的,当它们体力不支的时候就可以在岛屿上休息。不过大部分燕子在迁徙的过程中都要度过太平洋,这对于很多燕子都是一个挑战它们常常要忍受饥饿,甚至几天得不到食物,而在途中死去了。
燕子是亲近人们的鸟类。听那清脆的燕语充满吉祥之兆,没有燕子的春天,即使花朵再艳丽,树木再青绿,我们也会觉得少了些什么。每年,从燕子飞来到飞去这一段时间,正是庄稼和果树的害虫生长、繁殖最重要的季节。据研究,一只燕子一天吃的虫子至少在1000只以上。从三月到九月,总共要吞食将近一百万只害虫。假若把这些害虫排成一条直线,它的长度几乎可以达到1公里。因此,燕子是我们的灭虫勇士,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也是我们人类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