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甚至还引起了四川青花椒种植大县盐源县广大青花椒种植户们的恐慌,用一句当地老百姓的话说,“院里的青花椒树瑟瑟发抖”。
3、上海万翠堂董事长回应:深感抱歉,全部撤诉!
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公司这一波操作,引发了众怒,也将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12月25日下午,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公司董事长左正飞对此事回应称,“所有诉讼均系第三方——正尚律和(北京)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发起,并非上海万翠堂本意。”
左正飞表示,他们注册商标的初衷是,打击恶意模仿、骗取加盟费的不良商家。但在具体的维权过程中,正尚律和已完全歪曲公司正当维权、保护品牌的初心。所以万翠堂已责令正尚律和撤回全部诉讼,并停止与其合作,并保留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同时,左正飞还以四川老乡的身份,表示了对父老乡亲的歉意,说“青花椒本来就是川渝地区的东西,‘青花椒’三个字大家都可以用。也希望和大家一起,把这道菜继续做好。”
4、央视网评:这哪是维权,更像碰瓷!
“青花椒”商标维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12月26日下午,央视网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文章,表示“这哪是维权?更像碰瓷”,指出了上海万翠堂利用商标恶意诉讼的行为。
同日下午,四川省火锅协会发表《声明》,表示已经联合重庆市火锅协会等行业协会,将成立一个知识产权维权中心,以杜绝日后类似事件的发生。
12月27日上午,四川调味品协会也发表声明:将对“青花椒”商标提起无效诉讼。
商标维权,已成“无良”律师事务所“生财之道”!
“逍遥镇胡辣汤”“潼关肉夹馍”的商标维权风波过去还没多久,没想到“青花椒”又来顶风作案。从地名到常见的调味料,离谱的商标维权事件一次又一次刺激着餐饮人的神经。
为什么总是发生这类事件?商标敲诈怎么就屡禁不止?这背后其实是一种以律师事务所为主导的“商业模式”。
1、商标维权“生意”,部分律所成“幕后黑手”
餐饮品牌一直有商标维权这方面的需求,但是从前都是自己去处理这些事,花费高不说,劳心劳力还有可能收效甚微,小品牌根本就耗不起。
连鲍师傅、鹿角巷、茶颜悦色这些知名品牌都曾吃过这方面的亏,和山寨品牌斗智斗勇多年,花了不少的人力物力。
如今,这种需求被一些律师事务所看在眼里,他们嗅到了机会,便“摸索”出来一种赚钱的商业模式:给有需要的餐饮品牌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品牌不用出打官司的钱甚至还能有分成。
慢慢地,行业内就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所以无论是此前的“逍遥镇胡辣汤”“潼关肉夹馍”,还是这次的“青花椒”,几次商标维权事件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全权代理的第三方机构在背后推波助澜。
然而,真正的商标维权,是对方侵犯了自身商标的权益,然后商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商标维权”变成了一门生意,一切就都变味了。
2、“无良”律师事务所不顾品牌死活,一切以赚钱为目的
最关键的点就是,这些律师事务所他们压根不会管原告品牌的死活。
无论对方是不是真的影响到品牌,无论商标什么时候注册的,哪怕是在一个偏僻的小镇,只要能搜索到的他们就去告,丝毫不考虑对品牌有什么影响,一切以赚钱为目的。
此次“青花椒”维权事件中,帮助万翠堂打官司的那家第三方机构,其公众号一篇宣传文章,详细道出了这类型机构的运作模式:
文章宣称委托方不用花一分钱,也不用出一个人。
“全国46个城市、32家律所的调查团队、专业律师就都是你的人”;
“2000 员工全国范围内地毯式排查,用时15到45天,《全国侵权报告》出炉”;
“你说打谁我们就打谁”;
“用时30天左右“民事诉讼or协商解决or行政查处or刑事追究,你说了算”。
文章还称,整个过程全垫资,委托方零成本。但是天眼查显示,该机构经营范围包括法律咨询,并不包括律师执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