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艾棉煮水的功效与作用及,雷州田艾棉煮水喝的功效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10-04 06:48:28

明州艾叶(海艾)

明代以来有大量的药方要用到海艾。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是个医药学家。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他与滕硕、刘醇等人编写了我国现存最大的方书《普济方》,里面就记载了海艾作灸的方法,“海艾、蛇床子(各半两);木鳖子(二对生用去壳)。上为细末。与艾三味相和匀。作一纸圈。于内可以容熨斗。将药用绵包裹定。安在纸圈内。于脐上。用熨斗熨之。治腰脐坎痛。”陈实功《外科正宗》,也有用海艾记载治疗油风(脱发)的药方,“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治当神应养真丹服之,外以海艾汤熏洗并效……”

成化年间,官修本草著作《本草品汇精要》官宣了艾草的道地,“道地蕲州(今蕲春县)、明州”。李时珍《本草纲目》对道地药材也有详细的记载:“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有意思的是,李时珍颇具爱乡意识。他说到“《(名医)别录》曰∶艾叶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曝干。颂曰∶处处有之,以复道及四明者为佳,云此种灸百病尤胜。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叶背白,以苗短者为良。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曝干。陈久方可用。时珍曰∶艾叶本草不着土产,但云生田野。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四明者图形。近代惟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相传他处艾灸酒坛不能透,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他首次提出了“蕲艾”的概念,并认为超过了海艾。他还认为《图经本草》中的“复道”是河南汤阴,把汤阴出产的叫北艾。

田艾棉煮水的功效与作用及,雷州田艾棉煮水喝的功效(5)

九尖蕲艾

清初《浙江通志》也把它视作浙江的中药特产,“海艾,《群芳谱》艾,一名医草,一名冰台,一名艾蒿,一名黄草,处处有之。产四明者谓之海艾。”

寒食风物

艾草的影响力逐渐使它在明代取代其他青草,成为寒食青团的原材料。江南吃青团的风俗源于上古的寒食风俗和祭祖风俗。初春时要换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寒食节本在冬至后的105天,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清初汤若望的《时宪历》实行后,清明节与三月三寒食节相近,两者风俗逐渐合一。今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无三月三寒食习俗,但江南、福建等部分地区还保留了吃寒食的习俗。

田艾棉煮水的功效与作用及,雷州田艾棉煮水喝的功效(6)

上海咸蛋黄肉松青团和豆沙青团

青团作为江南寒食的主要糕点,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宋代称粉团,早期辅料并非艾草。明杭州藏书家郎瑛《七修类槁》记载:“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 清代杭州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也提到:“青糕、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在中药里面,艾草资阳气的名声最大,《本草纲日》说:“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艾草本身有祭祀意义,又有资阳的药用,又符合寒食的需求,海艾影响又大。诸多因素使它代替其他食材,成为江南明清以来做寒食的辅料。

由于在清明时令上市,艾青团又被称为“清明果”。青团主食材是糯米粉,辅料为艾草,其工艺和工序并不复杂。先将采摘的艾叶清洗后加水煮开;艾草在开水中焯水,注意焯水时间不宜太长,出锅后马上要冷水冷却;然后拧干水分并剁碎备用。之后,将剁碎的艾草与蒸熟的糯米粉混合,做成呈青绿色的面胚。最后将面胚摘成面团,逐个按扁,包入馅料即可。馅料有豆沙、芝麻混猪油,又有咸菜炒笋片肉丝、马兰或荠菜炒香干等,分别可以满足甜党和咸党的需求。它的吃法也颇具时令色彩,其他传统面食要趁热吃,而它要完全凉下来再吃。

田艾棉煮水的功效与作用及,雷州田艾棉煮水喝的功效(7)

刚出炉的艾青团

艾草面胚还可以做成麻糍。铺上干净的木板,撒上黄色松花粉,将面胚放在上面,用擀面杖碾压成厚约1厘米的长方形面胚。最后,用刀或剪刀将面胚切成长方形的麻糍。

田艾棉煮水的功效与作用及,雷州田艾棉煮水喝的功效(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