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金文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23 21:27:38

金文大篆知识及其临摹要领

大篆是小篆的對稱。狹義上講,大篆指的是金文和石鼓文;廣義上講,大篆是包括金文、石鼓文、六國文字等流行於周代和春秋戰國時期字體的總稱。

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金文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1)

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稱吉金文字。尤其以鑄、刻在禮器、樂器上的銘文爲重,故金文也稱鐘鼎文。 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的鍾或鼎上的一種文字。鍾多是樂器,鼎多爲禮器。可見古人十分重視鍾鼎及銘文的原因。

金文産生的原因:(略)

1.鞏固政權、推崇禮樂的需要

2.崇尚人本、廢棄甲骨的必然

3.重視書教、強調六藝的結果

4.青銅發達、鑄術提高的表現

……

孔子有言:“樂者,天地之和;禮者,天地之序也。”鍾多是樂器,鼎多爲禮器。可見古人十分重視鍾鼎及銘文的原因。例如九鼎則爲傳國重器,王都所億即鼎之所在,故稱定都爲“定鼎”。鑄刻上面的文字,多爲記事或表彰功德的內容。這種銘文,有的是凹下的陰文,有的是凸出的陽文。前者稱爲“款”,是“刻”的意思;後者稱爲“識”,是“記”的意思。所以金文也可統稱爲“鍾鼎款識”。以後書法“款識”或“款式”的名稱即由此演化而來。

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金文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2)

金文(西周史牆盤)

一. 青銅器分類

青銅,是指紅銅與錫、鉛等其他化學元素的合金,因顔色呈青灰色而得名。青銅器在中國原始社會末期已經被製造出來,之後中國經歷了長達十六個世紀的青銅時代,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

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銅製品是在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一件單範鑄造的青銅刀,裝飾較少,反映出遠古先民純樸的審美意識。

夏代(21世紀B.C~16世紀B.C)的青銅器中已經有了象徵身份等級的禮器,與禮制的政治制度相呼應。

商代(16世紀B.C~11世紀B.C)青銅器發展到鼎盛,大型器物叠見,花紋繁縟精致,並有一些神秘主義的色彩。

西周時期(11世紀B.C~776B.C)青銅器與禮制的結合更加緊密,冶鑄技術日趨成熟,出現了長篇銘文,成爲珍貴的歷史資料。

春秋戰國(776B.C~221B.C)時青銅器一改過去的設計,風格纖巧、清新,普遍採用更高水準的製作工藝,極富地方性和生活色彩。

秦代以後(221B.C~1840A.D),禮器比重大減,錢幣、度量衡和銅鏡經過更新、創制,成爲中國封建社會青銅器的主流,在漫長的時間裏,中國的青銅器鑄造技藝一直保持著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水平。

青銅器,集造型、雕塑、繪畫等多種藝術之成,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是中國文物藝術中的瑰寶,也是世界美術史上的精華。

青銅器分類有許多種,一般可分爲禮器、樂器、食器、酒器、工具、兵器、盥器、貨幣、印璽、車馬器、度量衡、銅鏡、雜器等。

容庚《商周彜器通考》、陳夢家《殷商銅器集錄》、李濟《記小屯出土的青銅器》、

林巳奈夫《殷周時代青銅器之研究》、梅原末治《古銅器形態之考古學研究》等專家從不同角度對青銅器進行了分類。

鼎 相當於現在的鍋,煮或盛放魚肉用。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如《司母戊鼎》、《大盂鼎》、《大克鼎》、《小克鼎》、《毛公鼎》、《頌鼎》、《中山王鼎》。

尊 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較粗,口徑較小,也有方形的。

《何尊》、《辛尊》、《婦好方尊》

盤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圓形、湼梗腥ψ慊蛉悖械倪有流。

《散氏盤》、《牆盤》、《虢季子白盤》、鄭伯盤》。

簋(gui,音軌) 銅器銘文作“毀”,相當於現在的大碗,盛飯用。一般爲圓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靜簋》、《利簋》、《令簋》、《天亡簋》、《秦公簋》。

鬲(li,音曆) 煮飯用:一般爲侈口、三空足。

《父辛鬲》、《伯矩鬲》

甗(yan,音演) 相當於現在的蒸鍋。全器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爲甑,置食物;下部爲鬲,置水。甑與鬲之間有一銅片,叫做箄。上有通蒸氣的十字孔或直線孔。

《婦好甗》、《父庚甗》.

角 飲酒器。形似爵,前後都有尾,無兩柱。有的有蓋。

《天丁角》、《獸面紋角》

斝(jia,音甲) 溫酒器。形狀像爵,有三足,兩柱,一鋬。

《火紋斝》、《小臣邑斝》

觚(gu,音姑) 飲酒器。長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狀。

觶(zhi,音志) 飲酒器。圓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數有蓋。

兕觥(sigong,音四公) 盛酒或飲酒器。橢圓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蓋作成獸頭或象頭形。

卣(you,音有)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種)。一般形狀爲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或圓或橢或方,也有作圓筒形、鴟鴞形或虎食人形。

盉(he,音和) 盛酒器,或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圓口、有蓋、前有流、後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蓋與鋬之間有鏈相連接。

方彜 盛酒器。高方身,有蓋,蓋形似屋頂,且有鈕。有的方彜上還帶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還有兩耳。

勺 取酒器。一般作短圓筒形,旁有柄。

罍 (lei音垒) 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形式。方形罍寬肩、兩耳,有蓋;圓形罍大腹、圈足、兩耳。兩種形狀的罍一般在一側的下部都有一個穿系用的鼻。

壺 盛酒或盛水器。如《詩經》上說:“清酒百壺”,《孟子》上說:“簟食壺漿”。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種形狀。

匜(yi,音儀) 《左傳》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說明是古代盥洗時澆水的用具。形橢圓,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後有鋬,有的帶蓋。

盂 盛水或盛飯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簠(fu, 音甫) 古書裏寫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長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蓋。

盨(xu, 音須) 盛黍,稷,稻,粱用。橢圓形,斂口,二耳,圈足,有蓋。

敦(dui,音對)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也有球形的敦。

豆 盛肉醬一類食物用的。上有盤,下有長握,有圈足,多有蓋。

爵(jiu, 音決) 飲酒器。相當於後世的酒杯。圓腹前有傾酒用的流,後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兩柱,下有三個尖高足。

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金文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3)

二.青銅器銘文

(一)青銅器銘文的內容

1.祭奠追孝 《天亡簋》祭天及文王。

《大盂鼎》祭上帝及祖先。

《牆盤》頌揚天子、紀念先祖。

2.边疆戎事 《令簋》記載討伐楚伯事。

《虢季子白盤》記載抗擊儼狁侵略。

3.册命賞罰 《毛公鼎》記周宣王賞賜毛公事。

《逨盤》記周宣王賞賜逨之事。

4.外交律令 《散氏盤》講述夨(ze)國與散國之間勘定國界,盟誓交好的過程。

又如《曶鼎》

5.记事叙情 《井鼎》、《过伯鼎》

……

(二)青銅器銘文的用途

1.使民知神奸 “昔夏之方有德,遠方圖物,貢金九牧(九洲),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奸”(《左傳》)

2.鎮扶社稷 “諸侯之封,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鎮扶其社稷,故能薦彜器與王。” (《左傳》)

3.銘其功烈 “取其所得以作彜器,銘其功烈以示子孫,昭明德而懲無理” (《左傳》)

4.器者示民 “夏後氏用明器,示民無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 (《禮記》)

5.銘著自名 “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 (《禮記》)

6.大約劑 “大約劑,邦國約也。書於宗廟之六彜,欲神監焉”。(《周禮》)

7.傳遺後世 “攻其鄰國,殺其民人,以爲銘于鍾鼎,傳遺後世子孫。”(《墨子》)

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金文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