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教师轮岗”是名校名师(稀缺资源)的均衡分配,那么“中考定向生”则是名校名额(稀缺资源)的均衡分配。
一样是惠及指定学校,但前者侧重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后者则带来学生考中名校的更多机会。
中考定向生,全国各行其是
所谓“定向生”,是相对“统招生”而言。即该市知名高中,如清华附中、厦门一中、福州一中、泉州五中等,拿出固定比例的录取名额,指定给到该市或区的指定学校。
“统招生”是全市统考,全市择优录取。“定向生”虽也全市统考,但全校择优录取,通常会降分录取,像昆明优惠40分,厦门优惠25分。
这就好比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江南士子考试太厉害很容易霸屏科考,不得已就定向给西北士子“进士考”的固定名额。
“中考定向生”,最因地制宜。
首先。定向生竟也有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属性。各地叫法极不一样。
在北京,叫“校额到校”。北京市属优质高中指定名额到全市学校,区属优质高中指定名额到区属学校,似乎就没有区这个“中间商”了。
在长三角,叫“名额分配”,上海、杭州即此称谓。有名额直接分配到校的,也有名额分配到区的。当然,上海2022年施行的进阶版“名额分配”,就设计得异常复杂,不同等级的学校,名额分配到校和名额分配到区的比例还不一样。中考录取,突然成了一道“数学题”。
在大湾区,比如深圳,叫“指标生”;在海西城市群(福厦泉)、西南城市群(昆/贵),则叫“定向生”。
昆明的中考定向生,又往前挪了一步。不仅有统招生、定向生,还有调剂生、见分录取生,更有“配额生”。“配额生”是不同高中定向招生区域的所有初中。那么不同高中指定不同初中的“定向生”,就真有“定向扶贫”的味儿了。
“定向生”力度有多大?
我们看下表。广州全市近50%,深圳全市近24%,杭州全市近17%,相比起来,福建三兄弟更要奋起直追了。
即便单比高中校的定向比例,上海50%-65%,杭州最高提至60%,昆明已经70%(据说2023年会实现100%),福建三兄弟不免寒碜了点。
厦门定向生,搞得不紧不慢
先看几组数据。厦门中考定向生,全市占比近11%。具体到高中校的占比,30%-50%之间。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属中等水平。
目前,厦门高中定向生,区域限定很强。虽然跨区定向已逐步实现,但也只集中在跨岛的“一双外”名校高中。如果到了全市初中均有“一双外”本部的定向分配名额,“学区房”的选择逻辑,将有很大改变。
比之“多校划片20年”,厦门中考“定向生”起步较晚。
最早2011年,厦门中考首招“定向生”。厦门一中、双十中学、集美中学、外国语学校、同安一中、翔安一中等6所省一级达标校,拿出20%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校,定向生投档分最多可降50分。
可见,集美中学、翔安一中,早在10年前,就已经参与“定向生招生”了。当时的竞争,也没有现在这么激烈,现在最多只可降25分。
到了2012年,定向招生高中降至五校,共招859人:一中、双十,面向思湖片区;外国语、集美中学,面向集海片区;同安一中,面向同翔片区。那一年,外国语学校似乎没有面向岛内定向的15%。那时候,岛外家长心理更平衡吧。
定向总生源,到2020年也才不过增加至1935人,8年翻一番而已,定向高中才“一双外同”四所。这才显得2021年改革力度之大,定向高中数增加了2倍,定向生数增加至4200,翻了一倍多。而且,同翔片区也有了读双十名校高中的定向生机会。
定向生机会,考验学区选择
“教育均衡”的根本是“机会均衡”。给定名额,全校择优(你家孩子只要全校名次领先),就是定向生带来的入读名校高中的“机会”。
关于机会:
1、首先,什么样的定向初中,更有入读好高中的“定向生”机会名额?
2、以及,什么样的优质社区,更有概率入读这样的“初中”?
3、然后,怎样规划买房资格、买房资金、月供现金流,能安全拿到并持有这样的优质社区房源?
PS:《》或可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