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回看 出品人/羊脂玉 本文仅代表「回看」观点
新的石家庄决策层到位三个月,如同携风裹雨,拍打着城市的窗棂。唯独一个地方例外:
正定新区。
有人问我:正定新区还在吗?产生这些质疑的原因,看起来「朴素又正确」:新的决策层主动提到「正定新区」的频率极低,似乎更青睐另一个称谓,
正定自贸区。
想来正常。和「正定新区」相比,「正定自贸区」有出处,也有内涵。「出处」:国务院批复,挂着「国家级」,享受自贸区的制度和政策优势,政府服务好、缴税有优惠,对企业自然有吸引力。我手里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成立到2020年底,正定自贸区新注册的企业有937家,进出口规模做到了230个亿。而在2020年全年,石家庄全市的进出口做到了1341亿,刚满一岁的正定自贸区占到了1/6。
▲ 在经历一段时期的震荡,最近五年石家庄的进出口规模持续上扬,特别是出口大于进口的表现,使石家庄成为了特点鲜明的「贸易顺差」城市。不过,成立仅两年的正定自贸区,显然还没有释放出更强的效应,尽管2020年正定自贸区的进出口规模,已经占到了全市总量的1/6
「内涵」更大。依托自贸区制度和支持政策,正定自贸区在招商引资上有了更大的本钱,如今也有拿得出手的企业了。说个「冷门」的:最近很多人迷上了益生菌,小包装不离身,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个被国际巨头把持的市场上,河北一然生物也能跻身TOP30行列,而这家企业就在正定自贸区。
▲ 益生菌行业在这些年比较热门,但和京东方、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这些抢占媒体和曝光前排的企业,以及它们所在的行业相比,还是有些遥远,也正因此,一然生物尽管有它的江湖地位,但大部分人或许从来没有关注过这家企业
有「出处」、有「内涵」,「正定自贸区」显然成了香饽饽。
在这个「规划指挥城市、行政力量指挥规划」的国度,人们更关心「指挥棒」指向哪里,并相信,那里既是资源聚集的地方,也是人口和人才扎堆的地方。从「一河两岸三组团」到「行政中心北迁」,从「县区合一」到「自贸区」,位于新元高速以东、滹沱河以北的这片土地,从来不缺乏「指挥棒的力量」。但在行政力量更迭、规划思路剧变、指挥棒重整的当下,连已经送到河北决策层面前的石家庄国土空间规划都要调整,主城区都已经三个月没供地,跟这些比起来,命途多舛的正定新区再遭非议,也就显得再正常不过了。
岂止是正定新区,整个城市都在等待新的规划思路,等待新的指挥棒全面落地。可哪里是那么快的?四十年前的那个人,扛着自行车涉过滹沱河的河滩整整四年,才给正定该怎么走开出了药方。四十年后的这次更迭,也才三个月而已。
不过,一些迹象已经显现出来:
1正定新区,在寻找它的出路。
在指挥棒「悬空」、规划「真空」的当下,正定新区的项目并没有停工。
不仅新项目没停工,老项目也在调整。据说,正定新区已经投入使用两年的某市政项目,因为被吐槽「形象太难看」,外立面正在重新调整。
多说一句:不止是正定新区,整个石家庄都在动。近期,不少开发商向我「吐槽」,说建筑风貌管得比以前严格多了,除了「已获取地块、已完成规划并开工建设、形成既定事实」的项目,想改已经不容易外,凡是规划没批复、项目没开工、更没形成既定事实的,只要建筑风貌,也就是我们老百姓所理解的建筑形象不够调性和审美的,能改都改。改的方向,用新政里面的一句话来形容,相当应景:
艺术品质「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