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究李 丹
摘要:读写结合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并逐渐成为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在课堂中如何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依然值得探讨。本文结合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中的读写案例,探讨了基于支架理论的读写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具体操作与运用,进一步阐述了在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阅读文本和学生互动搭建内容、结构、语言和思维等多种支架,从而降低写作难度,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支架理论;读写结合;活动设计
一、引言
英语写作不仅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和促进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测学生语言水平的重要指标(王芳,2019)。《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语言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教育部,2018)。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只看写作结果,忽视写作过程”、“注重机械训练,忽略积极互动”等问题严重(李向勤,2019),导致很多高中学生英语写作兴趣不浓,写作水平也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王德美,2019)。随着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在基础教育阶段日益凸显,高中英语写作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写作能彰显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关键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张运桥,2020)。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写作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不仅成为近年来英语写作题型改革和读写整合教学实践的热点,更逐渐成为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内学者王初明(2014)曾提出,阅读应与写作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将内容创造与语言模仿有机融合,从而凸显语言输入,加大互动力度,提高协同效应。一些学者也指出,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包括语言、内容、思想等多个层面在内的支架,避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语言水平低下、逻辑思维混乱、言之无物的尴尬,帮助学生通过大量可理解性的输入与模仿提升写作水平(王芳,2019)。在现今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读写结合”理念已被一线教师广泛提及和运用,然而在课堂中如何将阅读材料转化为有效的写作资源,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依然是一个难题(孙勇,2018)。本文探索运用支架理论指导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充分利用阅读文本和学生互动搭建内容、结构、语言、思维与评价等多种写作支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改善写作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支架理论
支架理论(Scaffolding Theory)缘起于“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20世纪30年代,苏联著名心理学家Vygotsky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则是指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或者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Vygotsky,1978,转引自孙芷萱,2017)。20世纪50年代末,认知心理学家Bruner在前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理论(Scaffolding)。“支架”的本意是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Wood等 (1976) 借用“支架”这一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给予的有效支持。在此基础上,Bruner(1978)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并指出当教学难度超过学生现有水平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引导的支架,使学习任务逐渐从教师转向学生本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独立学习,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Bruner,1978,转引自傅海燕,2018)。根据其定义和示意图(见图2.1),教师的“教”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必要的“脚手架”,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不断形成新的能力,在撤掉“支架”时,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叶传敏,2020)。
有效的支架可以对学生学习知识起到准备、调节和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从而穿越“最近发展区”,获得进一步发展(李志雄,2019)。因此,针对学生写作兴趣不浓、文本内容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语言贫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可以探索将支架理论运用到写作教学中,通过搭建有效的写作支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构写作知识,发展写作技能。基于支架理论的英语写作教学主要体现在写作准备阶段、写作过程中以及文章修改阶段为学生提供支架。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起写作的“支架”,学生从借助支架到脱离支架,在写作中不断训练语言运用能力,最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潘玉梅,2015)。支架式写作教学的具体实施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帮助学生完成其无法独立完成的写作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课堂上的成员互为“支架”,协作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得到共同提高(叶传敏,2020)。以下,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读写结合教学案例,在分析读写结合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写前、写中和写后阶段设计有效支架,帮助学生在师生、文本以及生生互动中促进其写作水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