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迟子建曾说,“一个作家的童年经验,可以受用一生,没有童年经历,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写作。”
可以说,想要开启写作之路,少儿时代的经验是至关重要的,滋养作家对文字感受力的根源正是他们的孩提时代。
少儿写作路在何方?
道理大家都懂,可如今孩子们的文字感受力眼见着越来越差了。感受力弱,观察力差,阅读太少,输出能力自然好不了。
陪娃写过作文的爸妈,都有过类似的崩溃经历:
短短几百字的作文,孩子磨磨唧唧能写2小时,家长只能感叹他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怎么如此匮乏?
有的孩子表达情绪时甚至只会说“我高兴死了”,“急死了”,“恨死了”,不满千字的作文里竟堆砌了几十个“死了”。
孩子写不出东西,根源在于平时积累不够,观察力不够,阅读量太小,无法将看到、感受到的转化成具有想象力、有价值的东西,更没有专业技巧来将创意落地,只能“干耗”,这就把难题给了家长,可辅导写作却是件更难的事。
就连已出书上千万字的当红作家马伯庸都找不到这套“方法”,更不用提绝大多数没有写作经验的家长。我们迫切地需要一套既能让孩子爱上写作,又能掌握技巧的好方法。
为什么这么迫切呢?
一方面,写作是项实用的技能,练就的是将知识如何输出的能力,可以平移到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学习中。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新政后,各地先后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宣布外语可以“一年两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数学也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只有语文在高考总分中要加大区分度,靠什么?肯定是作文啊,因为它占比分最大,最易拉开学生档次。
如何才能写出高分的作文?在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林彦老师看来,作文分两种,“对的作文”与“好的作文”。
“对的作文”即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格式正确、立意正确、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语言流畅,基本做到四平八稳,通常作文分数不会太差,但也难以获得高分;而“好的作文”,是在“对”的基础上,还需加上创意亮点,深度思维,在大语文时代的今天,这样的作文往往更能获得高分。
我们可以看到每年高考,作文题目多变、体裁写法丰富开放,让很多考生越来越棘手。像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本手、妙手、俗手”,是不是家长看完都一身冷汗无从下笔啊?如果平时能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养成写作的创意思维,或许能帮我们摆脱这样的困境。
写作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使离开了校园,在未来职场中,就连工作报告都会因写作水平的高低得到领导不同的评价。
写作能力如此重要,却偏偏不能靠临时抱佛脚来快速提升,所以越早学越有利。
另一方面,从不功利的角度来看,写作会让孩子成为更好的、更懂得真善美的人。爱写作的孩子长大后,对家人、对朋友有更丰沛的情感,对社会有更深切的体察,对芸芸众生有更亲切的同理心。
就像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的流露:“活着不是为了写作,但写作是为了活着。”
过去三年,南方周末在相继推出了多门成人写作课后,一直被用户呼唤,能否为孩子们也打造一门写作课?
为了响应大家的需求,我们花了一年时间,邀请汤汤、林彦、舒辉波、谢倩霓、汤素兰、沈石溪六位全国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针对9-16岁的青少年研发了《南方周末少儿写作课》。将他们在少儿写作一线的丰富教学经验和他们本人十数年的写作经验融入课程。
今年暑假期间,已有1100 名学员参与了我们第一期的少儿写作课,不少学员反馈“拓展了写作思维” “文笔得到很大提高” “养成了将写作融入生活的习惯”......
结课之后,很多错过营期的小伙伴反复呼唤我们复推第2期,于是,我们再次联手6位儿童文学作家,在寒假来临之际,开启《南方周末少儿写作课:6位儿童文学作家给孩子的写作课》第2期!希望帮助更多孩子打开写作的“任督二脉”,让孩子既能拥有文学创作素养,又可以学会实用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