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茶”餐厅为例,2014年绿茶的翻台率达到6—8次/天;但在2019—2021年间,其翻台率分别为3.34/2.62/3.23次/天,与巅峰时期相比,堪称腰折。
同期绿茶的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5526.2万元、1.14亿元;净利率分别为6.11%、-3,52%、4.97%。这也让其品尝了三次招股书失效的痛楚,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其实,绿茶的困境只是第一代中式正餐的一个缩影,当商超红利消失,竞品产品创新能力突出,如何平衡出适合现代顾客吃的品质,都成为了第一代中餐连锁人所需要思考的事情。
它们,正在翻越增长的山丘。
中餐二代追击迅猛:
有人卖湘菜小炒开120多家直营,有人单店月营收200万!
时代的麦浪,总是一浪接着一浪,总有人是下一棒。
近几年,也有不少中餐品牌表现亮眼强势追击,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餐二代。
比如凭借一道小炒黄牛肉走进联合国的炊烟、比如用一道辣椒炒肉攻占北上广核心商场的费大厨、比如靠服务取胜的小放牛……
让人感到好奇的是,他们既没有像一代一样享受到商超所带来的时间红利,又是在疫情下发展,这不禁让人好奇
相比于一代中餐连锁,二代中餐连锁又有哪些特质可以成为新势力呢?
1、以湘菜为主要突破口,进军全国
近年来,要说餐饮菜系最凶猛的力量,那么非“湘军”莫属。
现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可以看到湘菜的身影,和一代融合菜定位为主不同,中餐二代做的风生水起的品牌基本都以湘菜为突破口。
比如,上海最好的商圈常年打着的悬浮广告是“炊烟小炒黄牛肉”;比如,今年在餐饮如此难的情况下,“费大厨”在北京连开4家直营店,总门店突破60 ,其中朝阳大悦城月流水最高更是直逼200万流水;比如在深圳、广州扎根靠湖南土菜也开出60 直营店的农耕记……
湘菜品牌成为各大购物中心里的排队王,所到之处无不夹道欢迎。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呢?在笔者看来离不开两点原因:第一个是口味具有攻击性,适宜全国,和川菜一样深受年轻人欢迎,且下饭属性强,刚需小聚场景均可满足;第二个就是湘人吃得苦、霸得蛮善于做品牌,懂传播,多以直营为主,爱惜自己羽毛,愿意花费心力把品牌当成孩子一样养,发展比较稳健,利于沉淀品牌。
2、极致性价比,40—50元可吃一餐
中餐二代们,把一代的极致性价比优势继续进行延伸。
拿我们采访过的一个品牌兰湘子举例来说,他由几个陕西人创立,不局限于某一道菜,而是定位为湘菜小炒下饭菜,创业四年的时间在全国开出120多家直营店,成为增长最快的餐饮黑马。
它抓住了白领刚需需求,用极致性价比俘获顾客,像西安、哈尔滨、郑州等地区只需花费40—50元即可,要知道现在不少外卖品牌的客单价也都做到了单均25元以上。
上周,费大厨在北京第四家直营店开业的时候,我们5个同事一共花了300多,人均60多一顿饭在北京,还是让人感觉到着实划算。
相比于第一代中餐,二代们做到了好吃又不贵,消费力下降的时候顾客首先对价格的感知最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