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渡赤水,有这样一件轶事。据说二战时杰出的军事家蒙哥马利访华的时候盛赞*的军事才能,说毛在三大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指挥才能,不逊色于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战役。要知道蒙哥马利是二战中英国最杰出的将领,他以指挥了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这三场战役蜚声世界。
面对蒙哥马利将军的赞誉,*也没谦虚,不过他认为,真正能体现自己军事指挥才华的,还要数四渡赤水。而历史上普遍认为,四渡赤水才真正体现了*神鬼莫测的军事才能。
四渡赤水的背景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攻进了华北,华北平原一片烽火连天。但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调重兵对红军进行围剿。
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高超的指挥水平,红军在前几次围剿均顺利度过险关。而这一次,蒋介石调集了湘、黔、川、桂当然还有自己嫡系——国民党中央军共计100万人马,显然是要将红军一举置于死地。
接受了之前四次“围剿”失利的教训,蒋介石受高人指点,为避免自己的军队被各个击破,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在中央苏区周围修建基础设施,建筑碉堡,将包围圈慢慢收紧。
这样的态势造成红军的可活动范围变的越来越小,游击战和运动战作用有限,所惯用的诱敌深入、围点打援等战术,在这种步步为营的战术之下,发挥的余地就变的很有限了。
雪上加霜的是,大概是由于都在苏联进修过,不怎么会打仗的中共*博古十分信任共产国际派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从而掌握了红军的最高指挥权。
李德人如其名,是个德国人。本身是特工出身,在德国纳粹集中营越狱几次,堪比美剧《越狱》中的主角斯科菲尔德。可以说,在搞情报和地下工作方面,这人是个专家,但在带兵打仗方面却差了很多。
李德对于红军的游击战术嗤之以鼻,曾经在多个场合表示,游击战术已经过时,应该建立一套新的战争策略。李德的那一套书本上学来的打仗策略,事实证明,根本不适合此时诡谲多变的中国战场。
最让人可惜的是,1933年11月,福建事变爆发,国民党第十九军揭竿而起,欲与红军寻求合作。这本是红军突围的一大利好,但在王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决策之下,闭门不出,任十九军自生自灭。最终导致蒋介石不费吹灰之力收回福建,回头以重兵继续围攻红军。
1934年4月,国民党集结兵力全力攻打中央苏区的门户广昌。一向以灵活的游击战术为战斗宗旨的红军,在李德、博古等人的指挥下与国民党军队陷入了攻坚苦战。
广昌战役历时18天,红军伤亡惨重。在蒋介石飞机大炮全方位打击之下,牺牲了5000名红军战士。中央不得不临时成立了以博古、李德、*为核心的领导层实行战略撤退。
但蒋介石并不急着收网,据他推测,红军的灭亡是早晚的事情,但如何借此机会打击中国西南的各路军阀,扩大自己的政治版图成了此刻的主要目的。
蒋介石此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故在其后的湘江战役中,红军遭到了桂系军阀白崇禧和湖南军阀何健的疯狂压制,皆因不愿蒋介石麾下的中央军进入地盘。经历了一场血战,红军虽然渡过了湘江,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线,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好几个兵团都全军覆没,军力数量从6.8万锐减到3万余人。红军的将领和战士们为之气沮,转而开始怀疑自己的领导层,毕竟目前实乃危急存亡之际了。
在1935年1月,在攻占了贵州遵义之后,中央红军在此召开了历史意义重大的遵义会议,党中央抛弃了博古、李德错误路线,*以核心*的身份开始指挥红军,最后渐渐成为最高*。而四渡赤水的序幕也逐渐拉开。
一渡赤水由于红四方面军已进入川陕进行活动,所以遵义会议得出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共识就是——从贵州北面进入入四川南部,然后北上与四方面军汇合,汇聚力量,在四川西北部进行反击。为配合中央红军在四川的反击,红军二、六军团在川、黔、湘、鄂交界处进行牵制,择机在四川建立根据地。——其中显然没有四渡赤水的计划。
而盘踞在四川的刘湘此时已经击败了他的叔叔刘文辉,整个四川已成为他的囊中之物。刘湘不希望红军进入四川腹地,想尽力把战场维持在贵州,故派大军进入贵州,与中央军、黔军一道意欲在乌江一带全歼红军。
红军在遵义开完会之后,抛弃了之前的辎重,轻装上阵一路向北准备渡过长江。行进至川黔边境的土城一带,红军与尾随而来川军遭遇,遵义会议之后红军第一战——土城战役随即打响。
川黔军阀治下的兵均被称之为“双枪兵”和“草鞋兵”。一则由于鸦片在川黔等地流行,很多军士们都染上了大烟瘾,身上的装备往往就是一杆步枪加上一杆大烟枪。二则由于经费紧张,大多数钱都被花在了刀刃(枪支弹药)上,很多军士的装备破破烂烂,行军打仗往往一双草鞋,惨一点的连鞋都没得穿。
之前在贵州一带,红军对于贵州军阀王家烈麾下军士的战斗能力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原以为四川军阀也跟王家烈一样,结果发现在刘湘治下的川军战斗力远远高于黔军。
加之情报获取有误,原本4个团的川军瞬间变成了6个团,且红一军团的北上还分散了兵力,这一切让红军在土城进攻持续了一天还久攻不下。
而此时,除了增援的川军不断赶来,东边的黔军和中央军也即将拍马*到,红军即将又被合围。而情报显示,川军已判断出了红军即将舍弃土城向南逃走,并在南边布置了重兵把守要地。情况危机,原定的北上渡江的计划不得不搁浅。眼看敌方增援部队越来越多,在此危机关头,*顺势指挥红军全部西渡土城西侧的赤水河,进入四川境内,是为一渡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