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V2基于40nm工艺打造,主频为1.4GHz~1.5GHz,使用64bit内存控制器(同期的Tegra 3等四核处理器还是32bit),集成拥有16个计算单元的Vivante GC4000 GPU,规格其实还不赖。
可惜,GC4000 GPU在当时存在一定的兼容性问题,发热控制也不太理想,而且竞争对手随后纷纷带来了采用28nm Cortex-A15架构的四核处理器,K3V2逐渐从暂时领先变为全面落后。
Ascend P6与同期高端手机的安兔兔跑分对比
K3V2的生命周期长达2年,从低端的荣耀2再到高端的Mate 1和Ascend P6都搭载这颗芯片,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一看到华为/荣耀手机的处理器信息就会感叹:又是万年不变的K3V2!而K3V2最后也成为制约华为高端机型销量的最大瓶颈。
K3V2后期还衍生出了K3V2E,后者主要是加入通信模块和改良GPU,但对性能提升并不明显。
这是所有成长型企业所必须承受之痛,直接采购高通等芯片厂商方案的确省时省力,但长期以往便会失去核心竞争力,并随时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而自主研发SoC的成本都是以数亿甚至数十亿元人民币为单位计算,研发出来如果没能产生足够的销量来摊薄成本就无法撬动迭代更新的齿轮。
还好,华为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K3V2最终实现了千万级商用,而海思也即将迎来属于它的光辉岁月,因为它来了。
麒麟出没处 必有祥瑞
我们熟悉的海思麒麟诞生于2013年,从麒麟910的初试啼声再到麒麟9000的傲视群雄,见证了国产手机行业的崛起与变迁。下面,我们就来先后回顾一下麒麟家族的成员吧。
麒麟910:初试啼声
2013年底,华为正式发布了麒麟910,这颗芯片采用了台积电28nm HPM工艺,解决了K3V2的发热和高功耗隐忧,ARM公版Cortex-A9 CPU和Mali-450MP4 GPU的组合,在性能和兼容性方面的表现也不赖。最关键的是,麒麟910首次集成了自家的巴龙710基带,将华为在通信领域的看家本领展现了出来,并也因此成为了全球首颗四核“S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