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月亮上荡秋千儿童画,荡秋千简笔画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7 13:18:42

思想是超越现实的起点,同时也可能成为禁锢创新的囚笼。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思维的成熟程度以及深度,将直接决定你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需要具备九种思维:形象思维、类比思维、平面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移植思维、聚合思维、逻辑思维、质疑思维。

今天介绍一下第一个思维:形象思维。

在孩子的学习中,是否经常记不住课文,记不住单词,不理解公式?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困惑,是因为知识太抽象了,我们只需要把它们形象化就可以帮助孩子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一、抽象事物形象化,更容易被人理解。

那些抽象的事物不要说孩子,大人有时候也难以理解。那些善于学习、记忆力强、理解力强的人通常都有这样一个心得:把那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一般有以下3种方法:

1、形象比拟法

比如关于物理学种的电流,它是看不见的,但孩子可以把它想象成水流,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很多。

2、谐音法

利用谐音法把一些无意义的材料转化成有意义材料的一种方法。例如pest,害虫。谐音:“拍死它”,见到害虫一定要拍死它。

3、奇异联想法

奇异联想法就是利用奇怪的违反常理的联想,把那些看上去毫无联系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方法。

下面按顺序记住八个词语,你先强行记一下:

青蛙、狐狸、热水壶、饼干、电视机、炸弹、小鸟、树叶。

它们种类多,没有联系,不好记忆,可以用奇异联想法来尝试记忆:

这天,一只青蛙从水里跳起来,看到狐狸,被吓得跳进一间屋子,结果打翻了热水壶,湿了饼干,水洒到电视机里,就爆炸了,吓坏了屋外的小鸟,树叶掉了一地。

把没有关系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而且特别有画面感,很容易记住。

二、学会妙用形象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在很多创造性活动中,形象思维起到了直接供应第一手材料的作用,形象思维可以通过丰富知识,丰富情感来进行训练,是否会妙用形象思维,直接关系到创造力的高低。

如何妙用形象思维呢?

1、以全新的眼光观察第一手材料

比如经常有人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是牛顿并没有把它看成是一种平常现象,而是思考为什么,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当你面对十根手指的时候,你又想到了什么?而古人发明了“十进法”。

上海一个6岁孩子画了一幅到月球上荡秋千的水墨画,荣获了1979年世界儿童画一等奖。他的绘画技巧并不是最好的,但是这幅画构思独特。

2、勤于思考

妙用形象思维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通过理性思维的加工而达成深层次的见解。因此,要勤于思考,通过实践由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三、给你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认识。高尔基曾说过:“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形象思维,即‘艺术的思维’。”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善于想象的最富有想象力的就是我们的儿童,因为他们的心没有收到任何条条框框的禁锢。”

对于大孩子或者成人来说,要想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就必须开发你的大脑,让你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1、再造想象-现实性想象

从现实出发,从不同视角通过联想来刻画事物特征。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唐老鸭属于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虚幻性想象

虚幻性想象赋予万物以生灵,缩短时空差距,通过大胆想象,创造出生动、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比如外星人,魔法王国等。

如果能做到毫无顾忌地大胆想象,有利于即兴的联想和创作,也在无形中养成敢于创新、勇于冲破思维定势的好习惯。

四、开发你的右脑,有助于学会学习、懂得学习、热爱学习。

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储备的表象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活动是靠右脑进行的。

右脑中潜藏着丰富的想象力、无穷的创造力、高速的记忆能力、快速的理解力、正确的直觉能力。

如何开发右脑呢?有以下建议:

1、刺激指尖法

开发右脑,从儿童做起,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指尖上。”他将双手比喻为大脑的“老师”。

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层中都有相应的“代表区”——神经中枢,其中手指运动中枢所占的区域最广泛。

我们可以通过做手指操,让孩子玩积木,让孩子做手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2、体育运动法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我只有在行走的时候才能思考。停下脚步,就停止了思考,我的思维只会跟随我的双脚活动。”

在运动时,人们的大脑细胞比在身体静止时来得更快,由于右脑的运动,左脑活动受到某种抑制,人的思想或多或少地摆脱了现成的逻辑思维方法,灵感会经常瞬间迸发。

3、借助音乐的力量

右脑对音乐反应灵敏。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如果让你背一篇课文会觉得很难,但是跟着音乐记歌词却很快记住了。因此,可以把音乐纳入日常生活中来,把你难背的单词。或者历史人物变成歌曲,学习就变得轻松愉快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次分享“类比思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