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机诗全年,2016年彩图诗句大全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08 14:41:58

西德尼·D.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918年在开封所拍摄的河南贡院号舍,当时残存号舍10009间。

历来考场秩序难以维持,所以官府常会派兵来维护秩序,民国时期也不例外:

会考一点不稀奇,奇的是太重视我们这般毛学生,考场中居然派有数十名带大刀挂步枪的哥儿们助威,名叫什么保护!

(姚团丝:《天津会考试场小景》,《时代漫画》,第28期,1936年)

2016年天机诗全年,2016年彩图诗句大全(5)

社会局长亲临参观,据某同学云其文思即为一声“立正”而停止。姚团丝:《天津会考试场小景》(之一),《时代漫画》,第28期,1936年。

乡试多在农历八月,故称“秋闱”,八月天气尚热,中暑得病经常有之。厕所就在每排号房尾部,酷热之中,加上臭气熏天,对于临近厕所的考生

(临近厕所的号房被称为“臭号”)

其遭遇可以想见。光绪年间有一位倒霉的考生,就不幸分到了“臭号”:

一号之中,分数十间,一间坐一考生,极底则为厕所。坐近厕所者,谓之“臭号”,第一场犹可,第二场则秽气远播,实不可耐,以考生贪近便,大小解不必皆至厕中也。余丁酉科二场,坐臭号,天气郁蒸,竟至发病。曳白[即白卷——引者注]而出。又有与炊爨之地相对者,臼“火号”,烟熏火炙,亦不可耐。

(《科场回忆录》,转自郭齐家著:《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56页)

或有人会建议把厕所修建得远一点,这实在是小瞧了作困兽斗的考生们的聪明才智,就有人利用上厕所来作弊。吴敬梓《儒林外史》就讲到一件事:

见那些童生也有代笔的,也有传递的。大家丢纸团,掠砖头,挤眉弄眼,无所不为。到了抡粉汤、包子的时候,大家推成一团、跌成一块。鲍廷玺看不上眼。有一个童生推着出恭,走到察院土墙跟前,把土墙挖个洞,伸手要到外头去接文章,被鲍廷玺看见,要采他过来见太爷。鲍文卿拦住道:“这是我小儿不知世事。相公,你一个正经读书人,快归号里去做文章。倘若太爷看见了,就不便了。”忙拾起些土来,把那洞补好,把那个童生送进号去。

会试多在农历二月,故称“春闱”,这时天气尚冷,贡院为防考生作弊,往往规定衣饰简洁、携物简单,如须着单层鞋袜,毡毯无里子等,身穿薄衣单鞋,坐在号房里考试,其情形可想而知。明英宗天顺七年,因天气寒冷,巡逻的士兵生火取暖,引发火灾,号房的门是要锁上的,所以考生无法逃脱,竟有九十余人被烧死。穷酸书生在此寒冷之所,蜷缩数日,能捡回一条命,就算是走好运了,哪还管什么考中考不中。

2016年天机诗全年,2016年彩图诗句大全(6)

号房中的考生。

科场确乎不是什么好的所在,条件较之今日,何啻千里之遥。考场条件差,有时候竟然还喝不到水,口渴难耐,只能喝墨水了:

礼部贡院试进士日,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人对拜,此唐故事也。所坐设位供帐甚盛,有司具茶汤饮浆。至试学究,则悉徹帐幕、毡席之类,亦无茶汤,渴则饮砚水,人人皆黔其吻。

([宋]范镇撰,汝沛点校:《东斋记事》,中华书局,1980年第8-9页)

难怪说读书人肚子里都有几滴墨水。

2016年天机诗全年,2016年彩图诗句大全(7)

在学生休息处的草棚中——大似南京茶馆。姚团丝:《天津会考试场小景》(之一),《时代漫画》,第28期,1936年。

穷书生也有幸运的时候,雍正元年皇帝登基,诏开恩科,皇帝特意交待:

今年殿试,天气已寒,诸贡士着在太和殿内两旁对策,再传谕总管太监,多置火炉,使殿内和暖,诸贡士得尽心作文写卷。

(《皇朝通考》卷四九)

看来皇帝最懂文人,拉拢时添把火就能让历尽冰冷考场的士子感激涕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有女颜如玉。”历代在艰苦环境中苦读的穷学生,多会以此作为精神的支撑和日后发达后的实际追求。相传此诗为宋真宗所作,这种鼓励算得上简单粗暴,但皇帝洵非凡物,深知如何网罗人才,这种鼓励其实最见效果。只是一些固守清高的书生对此喋喋不休:

“如此训,则其所养成者,皆骄佚淫侈、残民蠹国之人。使在位者皆若人,丧无日矣,而乃以为帝王之劝学,悲夫!”

([明]高拱撰:《本语》,见流水点校《高拱论著四种》,中华书局,1993年,第60页)

荆棘围护考场,终于不用担心仇敌打将进来,影响考试,但也难保考场内没有嫉妒的对手来干扰你:

二秀才俱《春秋》有名,相善。秋试前夕,同榻。一生俟睡熟,密取彼生誊真之笔,悉嚼去其颖。明日抽用已尽秃,大惊。取起草者姑代,则湿滥如帚;乞诸邻,又皆坚拒。恸哭,欲弃卷出。

([明]朱国祯撰,王根林校点:《涌幢小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因为要连续考试数日,有人难耐寂寞,会携带一些消遣用具。有些考生竟会带着锣鼓入场,白天考试,晚上则锣鼓喧天。同治年间顺天乡试时,

文场比戏场无杂乱,丝竹金革,即大锣大鼓亦有携带入场者。月明之下,登屋高呼,各招其旧相识,无论东西场号舍远近,闻声响应,栅门尽行踏坏。各携所带来乐器,群分类聚,西班南班,纷然开场。多于号舍顶上作会所,唱有远胜于优伶者。到恰好处,直有多人叫好,齐声呼喝,屋瓦皆震。策艺虽未完卷,只得将笔墨收拾,俟明日再作。甫黎明,场门即大开,交卷者异常拥挤,甚有去至公堂尚远,忙不及待,以卷裹砖石遥掷之者。盖缘每乡试,人辄逾万,大小公馆恶少多以监生下场,平日并不读书,徒趁热闹而已。其真正应试者,亦混其中,好丑莫辨也。

(徐一士著,张继红点校:《近代笔记过眼录》,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5-46页)

哪怕是顺利完成了考试,交了考卷,考生的考场历险也难说结束。比如说,你的试卷会在你眼前莫名消失:

范春,会稽人,有文学。嘉靖己卯场中,誊真完毕,手试卷自校,得意甚,谓可取解元。忽飙风骤攫去,凌空莫知所之。投笔墨,叹息而出。

([明]朱国祯撰,王根林校点:《涌幢小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清代考场亦有一例奇事:

辛卯正科,江南场中状元新号,有某旗生于誊正首艺后,不知如何,将杯中之茶泼翻卷上,一时惊慌失措,遂将卷子晒诸矮屋之上,适一鹰振翅而过,摄至空中,几如纸鸢之临空飞舞,既而四五鹰互相争夺,将卷撕破。

(转自张延昭著:《人在棘闱》,第234页)

真难以用正常逻辑来解释了。

考试痛苦,因考而死并非天方夜谭,中国如此,西方亦然。1751年,一位叫闞伯兰

(Richard Cumberland)

的人参加考试,事后回忆说:

考试延期那样的好事,我是从来也轮不到的。我就像一个被选中的靶子,一直坐在桌子边上,忍受着无休无止的问答。好容易撑到考试结束,我马上赶回家,面如死灰,把父母给吓坏了。之后我就得了风湿热病,整整六个月命悬一线。

([美]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著,徐震宇译:《象牙塔的变迁:学术卡里斯玛与研究性大学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28页)

考试中要承受的最大痛苦乃是精神之苦。古代科举,现代高考,其周期历经十数年,让人的精神长时间处于高度压力之下,就此意义来说,“考而不死是为神”也是对的。邓嗣禹先生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说:

考试劳碌过甚,必易于头昏目眩;得失之念过重,必易于神经错乱,由是梦也,狐也,鬼也,幻象也,冤家也,以致种种迷信,种种无稽之谈,皆从之而起,而安身立命之说,亦从之而生。

(邓嗣禹著:《中国考试制度史》,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第269页)

明清时期扶乩流行,原因之一就是读书人在考前扶乩问考题,有关记载史不绝书,也不断有人声称问试题成功:

邓端若少时传得召紫姑咒,而所致皆仙女,喜作诗。绍兴甲子岁,科举将开之前,在家塾与数客会食,或请邀问试闱题目者,诵咒才毕,仙已至,乃尽诚叩之。答云:“经义赋论,吾悉知之,然天机严秘,不容轻泄,姑为预言省诗题,慰诸君意。”于是大书“秋风生桂枝”五字。客皆不信。已而果然。

(《夷坚志》(卷四十三))

扶乩问题目就如时下许多学生会在高考前去寺庙烧香拜佛,这既是心理压力的体现,也是对心理压力的疏导。精神压力越大,中第后的喜悦就越大,唐诗人孟郊《登科后》一诗写道: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最为形象的是《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由喜而疯的经典描写。与之形成反差的是,落第者的精神亦会遭受巨大的刺激。据说有八十多岁的老秀才命丧考场,也有像孔乙己这般困顿而终的。

关于读书人应考过程之艰难、困顿和失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七种比喻,至为精妙:

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意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入,报条无我,此时神情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

(《聊斋志异·王子安》)

入闱似丐、唱名似囚、归号舍似秋末之冷蜂、出场似出笼之病鸟、望报似被絷之猱、失意似饵毒之蝇、重试似破卵之鸠,读书人应试过程中的所有窘状尽在于此了。

2 作弊中的魔道斗法

考试管理中,最难的是防止作弊。自从出现考试,作弊也就开始了,魔道斗法,历经数千年。作弊之法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而防治措施也与时更新。

《宋史·选举志》称“举人之弊凡五:曰传义,曰换卷,曰易号,曰卷子出外,曰誊录灭裂。”而最为流行的是怀挟文字,即带小抄。有人专门抄写小抄,以此获利,也有更为专业的,冒充考生进入考场,怀挟文字出售于人。欧阳修曾说:

近年举人,公然怀挟文字,皆是小纸细书,抄节甚备。每写一本,笔工获钱二三十千。亦有十数人共敛钱一二百千,雇请一人,虚作举人名目,依例下家状,入科场,只令怀挟文字。入至试院,其程式,则他人代作。事不败,则赖其怀挟,共相传授。事败,则不过扶出一人。既本非应举之人,虽败,别无刑责,而坐获厚利。

(《欧阳文忠公集》卷百十一)

2016年天机诗全年,2016年彩图诗句大全(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