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成因的角度来说,一个第三者身份的女人,她成长过程中对于爱的获得,要么是太多,要么是太过匮乏。
这两种状态,对女性来说,都不算好事。
不管听了多少“小三上位”的传闻,女人们都要清楚,“第三者”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投资。
一段平实的情感,一个稳定的家庭,其实是令男人女人在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建立了一种秩序,成立了一家保险公司。
这个稳定的秩序很难被打破,太多的第三者都是身心俱疲,竹篮打水一场空。
聪明的女人,就算心里在有着再隐秘的伤口,就算对爱一次一次地不确实,也绝不会轻易让自己落入这种境地。
争到了那个男人又怎么样?
他只不过和天下其他的男人一样,其实,并不是你想要的。
心理学家针对这种群体做过研究。
为什么她们喜欢找虐?
为什么她们就不能爱一个“正常人”?
为什么她们要把“爱情”当生命的全部?
因为她们大抵都有一个相似的童年——缺爱。
导致孩子缺爱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家暴,比如家庭的长年争吵,比如父母的疏忽与冷落······
因为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孩子终日与孤独和空虚为伴,伴随而来的,是安全感的缺乏,和极低的自我评价。
这些在孩童时期不会显露,但在成年后,藏在潜意识里的需求,就会不受控制地爆发而出。
因为自我价值感低,她会甘愿沦为感情的劣势方,在不匹配的亲密关系中,乞怜爱和关注。
安全感不足是她们的通病。
所以一段烂感情结束,她们又会迅速跌入另一段情感关系中。
为获得这种不稳定的安全感,她们不停地重蹈覆辙,并愿意牺牲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自由择偶时代的婚姻风险似乎比不自由的时代更高。
离婚率高居不下的今天,一对夫妻面对二胎、丁克、亲子养育、性和谐、家庭暴力等方面的压力远大于过去。
社会发展给婚姻家庭心理健康带来了关系的安全感下降、婚姻的亲密感淡化、情感危机增加、家庭系统形成的任务加大等诸多挑战。
结了婚,谁也不要指望一劳永逸。
学会经营婚姻,才是每个渴望爱的人一生都要学习的内容。
细数一下,其实每个人的爱情里,都会有“第三者”:
女人喜欢上离异有小孩的男人,男人离异的身份,就是他们爱情的第三者
老公很懒,老婆很爱收拾,对生活环境的落差,就是他们爱情的第三者
两人共同经营的事业一直没有起色,这事业就是他们爱情里的第三者
只是有的第三者是无实物的、暂时的、可缓和化解的,相比那些真实存在的、霸占对方心灵或肉体、无法化解矛盾、给对方心理折磨的第三者,才是真正的“强敌”。
出轨不是道德问题,而是需求问题。
男人对婚姻的幻想绝不少于女人。
只是男人一向拙于表达,所以表面看起来,他们只希望妻子漂亮贤惠就可以了,实际情形却并非如此。
谈朋友和结婚是男人生活史中最重要的事件,因为这意味着他对母亲的依恋明确地转向了另外一个异性
这使他在潜意识里,会按照母亲外在的和内在的形象去选择女友和终身伴侣。
顾佳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亲生儿子,一个是他们的老公。
她都满足了老公“需要妈妈在身后推自己一把、护自己周全”的现实和心理需求。
男人需要一个固定的伴侣,来缓解由性冲动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这是由基因和激素驱动的,也是种族生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