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时看到一位女士在吐槽男同胞:“别看他们生二胎不积极,要是换成娶二房,你看他们一个个积极不?”评论区不出意外地炸开了锅,但是仅有少数人表示赞同,大部分人认为“想娶二房的男人都还没长大”。
受古装戏的影响,古代男子“三妻四妾”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其实中国从西周开始,一直实行“一夫一妻制”,仅有少数权贵才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且“妾乃贱流”,地位仅比奴婢高,妻妾争风吃醋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
婚姻制度的发展中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先后出现过群婚和对偶婚。群婚是“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男女的结合处于一种原始的混乱状态。对偶婚则是人类从群婚走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式,即一个男子在若干个妻子中有一个主妻,同理一个女子在若干个丈夫中也有一个主夫。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古人发展出了一套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为了家族的延续、血脉的传承,出现了“一夫多妻制”。在夏商时期,国王多妻多子,家族的香火虽然旺盛,但妻子不分嫡庶,每个王子都有继承王位的权力。每到王权交替之时,就会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
如果只有一位妻子,同室操戈出现的概率则会大大降低,但是作为哺乳动物的人类,有着想将自己基因广泛传播的天性,所以在西周时期出现了”一夫一妻多妾制“,即男子可以娶一位正妻,还可以娶多个女子做小妾。
谁能陪丈夫过夜古代男子可以拥有多个配偶,但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争风吃醋、小妾逆袭的情节基本不会出现。古代社会虽然是男尊女卑,但妻子的地位并不是夫家给予的,妻子无需对丈夫邀宠,甚至可以不理睬。
《礼记》所谓“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由此可见古代婚姻的动机不是男女欢爱,更多的是为了家族利益、祭祀、繁衍等责任。在宗法制度、道德观念和舆论的保护下,妻子地位无可撼动。
按照古制,妾为女奴的称呼,故地位低贱。妾又分贵贱两种,贵者为媵,“媵,送也,谓女从者也”,即妻子结婚的陪嫁;贱者为妾。妾主要是为了延续香火和满足丈夫生理需要,所以才有“娶妻娶德,娶妾娶色”的说法。
上至皇家,下到百姓,妻对妾都有着绝对的权威。后宫三千佳丽,只有皇后有资格与皇帝独处,其他妃嫔侍寝必须得到皇后的批准。明清对皇后的权力做了进一步加强,皇帝翻牌的名单要交给皇后审阅,皇后不盖章,皇帝也无可奈何。
在民间,小妾也不能陪丈夫过夜,时间一到,丈夫就要回到妻子房间。《白鹿原》中田小娥每月只有在女主人的同意下才能陪郭举人两次,其他时间都在端茶倒水,活得“连条狗都不如”。
一般来讲,夫与妾大多两情相悦,但小妾侍宠傲娇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唐律就规定:“诸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徒二年”,即便是妻子去世,丈夫也必须另娶正妻。小妾转正也必须得到家族的同意,但因不代表家族利益,基本不会得到支持。不仅如此,小妾一旦惹丈夫不开心或是年老色衰,被转让、赠送都很常见。
什么样的男人可以纳妾古代男子虽然都可以纳妾,但历朝历代均在律法上对此加以限制。汉代的《白虎通义》记载“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不备侄娣”。宋朝规定“五品以上有媵,庶人以上有妾”。明朝“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听娶妾”。只有到了清朝,纳妾的规定才被放开,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纳得起。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仅有权贵阶层有纳妾的资格和条件,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过得着“一夫一妻”的生活。这大概也就解释了男人为什么向往”三妻四妾“的生活,因为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