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内心为什么会有恐惧,为什么人内心一直伴随着恐惧

首页 > 情感 > 作者:YD1662024-04-13 05:19:42

有本叫做《叫魂》的书,是一个叫孔飞力的老外写的,书写清乾隆三十三年的一段关于全国出现“叫魂”现象的故事。整个清国被当时的“妖术”搞得人心惶惶、百官噤若寒蝉、皇帝也寝室不宁。是不是很多人听到“叫魂”二字就感觉神学了,这是我们现代人共识的,至少大部人不会明面上相信这东西了(内心到底多少,就无法这样表露了)。但那会不一样,人人相信。所以这是肾虚?集体肾虚?用现在眼光看,是认知问题。因为古代没有办法证明一些现象的存在到底是为什么。但神灵之上的敬畏还是要有的。毕竟还有很多现象,用“科学”定义到现在也无法就一定证明是什么。

人内心为什么会有恐惧,为什么人内心一直伴随着恐惧(1)

我们小时候大都会比较害怕天黑,那会很多孩子是“白天一条龙,晚上走路一条虫”,一关灯,一个个的躲在被窝里只露着个眼睛。还有很多孩子,都10岁了,还跟着大人睡觉,分床分的那个艰难。我们现在看这个问题就是肾气不足。因为中医讲,“惊恐伤肾”,这人之肾气不足也容易生惊恐。肾气足了,起码从脏腑角度看是没问题了。至于曾受到过什么惊吓,恐吓之类的,民间案例不胜枚举,但最终还是脏腑应担了这一切。所以有的人不太容易受惊吓,自身心理素质很强,实则肾气充足。有的人特别容易受惊吓,尤其还不自知缘由,一个劲的往消耗能量的地方去,白白伤气耗神。

当然有那种神鬼不怕的,主任有个发小是那种晚上去坟地都能走几圈的主,到现在都是胆子大的不得了。但时间久了,这人也开始收敛了,知道敬畏了。有人说,敬畏什么?实际上,是敬畏自己的内心的那个反射。总有人适合做某件事,不适合做某件事,大部分人只是做了大部分人适合的事。比如担心、焦虑、也会害怕之类的。本身这是一个常态,只是在后天的家庭-社会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这个偏向性很强的种子被放大了,所以产生了诸多神伤问题。

先天的不足,幼小的亏损,后天的消耗,皆是发此神伤病的基础,可谓是身体心-社会-心理,综合发病。

有的人是天生的脏腑不足。

有的人是后天随着社会-心理层面的复杂影响到了脏腑。

还有的人是随着年龄增加脏腑羸弱之后这形神发生了改变。

不论哪一种,最终都是脏腑承担了这神伤。

肾气事关定力和勇力。胡思乱想为定力不存,惊恐害怕为勇力不足。

关于神伤发病的话题,中医经典的医案,医话中均有论述。比如某某人突发躁狂了,用大承气汤令其泄气而缓的案例。还有某某人忧思过虑了,用十全大补丸加减令其气血充沛的。有的是主观异常,有的是夜间睡眠中被动异常。所发疾病纵观起来无不是日常点滴积聚而成。

相比较地球的几十亿年,人类生命几十年很短,但就是这几十年的,很多人早早的就感到了疲惫,身心劳累,度日如年。我们应该积极的面对所发病症,但也要把自己的那点心气放低一些,很多人是妄动引起的问题。把自身能力消耗于别人的能量之中。如同巨大的地心引力一样,自身太弱,反被消耗。人在身心羸弱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相对安静的环境,能积攒一些能量,避免被过早消耗。因为此类问题有的家人,朋友尚能理解,有的压根不理解。也对患病之人产生了无尽的身心痛苦。人在微弱的时候,比如你生了重病,根本无法参加社会劳作,因为这个劳作是别人健康的状态下完成的。精神微弱亦是同等道理。

恐惧发作源于肾气损耗,这是共识。但如何能够攒足这肾气,才是方法。

有人说,知道肾气不足了,补肾就是了。是这样吗?有这么简单吗?

惊恐可以是肾气不足而发生的结果,亦可是惊恐诱发的肾气不足,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尤其发作的时候并非只有心理一个指标,还伴随着诸多症状,比如频死感、心悸不宁、神不安,按西医讲有明显的躯体症状。

有的患者自述当时浑身乏力,瘫软在地。但你去把这个人的脉象,十分有力,可见并非是气一下子就虚弱了。但此等脉象也不一定都是如此,也有羸弱之人,长期发病,正气得不到修复,脉象十分弱的。所以气的强弱不是发病的基础,但不论焦虑,还是惊恐发病必然扰乱气化。自然就表现出这个人脉象有力,但精气神衰惫,羸弱之象。

补肾是基础,但以肾气为主,也要结合患者发病特点,梳理发病脉络。临床中见到的是认知层面不够引起的误伤。比如晚上挥汗如雨,日常冰冷饮食,自身不符的妄动妄念。还有在社会结构中自我评价不符,眼高手低心里不平衡等等。这些问题无不是发病此类问题的诱因。

中医讲:安神定志。这个方法就是通过固藏肾气,再兼以调神的方法。具体都得辨证论治,哪有说一个方子打天下的。有朱砂安神丸,安神定志丸,还有柏子养心丸等等,如果不是辨证,拿来就用。曾有个患者痰火重,但滥用柏子养心丸,结果躁狂发作。还有个患者身体羸弱,神不养,但滥用朱砂安神丸,结果身体更加虚弱,以至于抑郁发生。

调神:莲子、百合,灵芝等,有一定调神作用。莲子百合可以自己蒸着吃。

安神:夜交藤、合欢花等,有安神作用,可以帮助改善焦虑情绪,帮助睡眠。

镇静:朱砂、酸枣仁、柏子仁等,有相当的镇静作用。

实际上,中医治疗还是辨证。且辨证,最终还是落定到脏腑,而不是拿某个单味药治疗的。比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或者苓桂术甘汤,没有一个安神药,但可以用于痰饮病发作的心悸不宁。用上此类对症药不会错,但辨证所用也可以不用。这就是看大夫的辩证水平了。比如酸枣仁现在进货价都1000左右一公斤,但还有大夫用到30-60克,这一副药费用暂且不说,也没见得多大效果。只靠这一个药镇静的成本,还不如吃个西药镇静药省事。这些都是我们要综合考虑的。尤其中医更重视病机的辨证,不能拿着单味药当猛将用。

纵观这么多“神伤”人员,主任提几个心得:第一,从社会层面看,莫把自己抬得太高,想的太完美,妄动是一个严重的内耗,以佛学的世界观,包容,从容看待遇到的事情和人。第二,从身体层面看,一定是多接触中医,以传统之理法树立良好的身心方式。第三,从自身看,脏腑失调是结果,又是发病原因,务必以脏腑为核心,不断修整,小步慢跑的调整。

“饮食”一定不能成为脏腑损耗的原因了。“运动”也一定建构在自身身体力行接受的基础上,春夏运动可上午进行,晚上一定少动,勿动。智慧的顺应天地规律,能够利用好身边的各种能量,不盲目触动。

“以忘我修慈悲心,可见迷途知返”,身心调整好的方式就是打坐,冥想,不用说多忙,越忙越应该拿出几分钟冥想时间。空闲了,春外走走去,别老待在钢筋水泥土里。刚开始走不远,时间久了,自会心性释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