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正在念初中的黄慧南数次申请入团没有通过。
班上的团支部*报名参了军,临行之前,他特意找到黄慧南,对她说:"你没有入团不是因为你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你的父亲,你千万不要有包袱,只要你好好表现,以后还是会有机会的。"
黄慧南非常诧异,她的父母都是本分的劳动人民,为何会影响到她的入团问题?
回到家里,她询问父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父母这才和她说起。
原来他们并非黄慧南的亲生父母,而是她的姨父、姨妈。
图|黄维的小女儿黄慧南
她的亲生母亲,是一起生活、她称为"姆妈"的蔡若曙。而她的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如今正在功德林进行思想改造。
大人们之所以守了这个秘密十几年,就是不想让黄慧南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不会觉得自己和别的同学有什么不同。
这么多年来,同学和老师们对她很好,她成绩优异,即便没有入团成功,她也没有往其他方面想。
现在,想到自己的亲生父亲是"战犯黄维",是在淮海战役中使用了毒气弹的黄维,黄慧南难以接受,沉闷了几天。
在初中毕业之时,黄慧南第一次在"父亲"这一栏上填写了"黄维"这两个字。至于家庭出身这一栏到底应该写什么?是不是应该写"反动军官"?家人的意见不一致,为此,他们还争论了一段时间。
黄慧南出生于1948年9月。
图|黄慧南与母亲蔡若曙
黄慧南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就算知道了这层血缘关系,母亲在家里还是很少提他。
对于黄慧南而言,父亲陌生而遥远,在从前,她和同学们一样都将黄维当作敌人,接受父女关系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1965年,17岁的黄慧南正在高中读二年级。
她正在上课,教导主任将黄慧南喊了出去,告诉她父亲来到了上海,正住在锦江饭店,希望她能够去见一见父亲。
黄慧南下意识地抗拒,立刻回答:"不去。"
然而无论是老师还是家人,都在做黄慧南的思想工作,他们告诉黄慧南,这不是家庭琐事,而是一项政治任务,是党交给她的任务,她必须要去。
那天,黄慧南的姨父带着她前往锦江饭店。因为黄维还在改造期间,见面的现场有公安人员在旁边做记录。
她有些紧张,没有特别的感动,也没有很害怕。
在见到黄维的那一瞬间,黄慧南觉得他和历史资料上那个"敌人"一点也不像。
黄慧南想了想,还是心平气和地喊了一声"爸爸"。
图|蔡若曙青年照
61岁的黄维听到这声"爸爸"显得很激动,他在监狱里面已经度过了15年的岁月,和女儿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交集。但他还是极力找寻话题,想和女儿多说一点儿话。
原来这次,黄维是和一批战犯一同外出参观的,他们从杭州参观完来到了上海,这一路上的见闻让黄维十分惊喜,一五一十讲给黄慧南听。
黄慧南还发现,即便父亲从来没有见过她,但对她的生活情况非常了解。黄维还询问女儿将来想要学什么,做什么工作。
这次短暂的相见,让黄慧南觉得,父亲并不是可怕的人,他的心中非常思念女儿,也很在意家庭。
后来,从母亲和姨父那里,黄慧南重新认识了父亲。
姨父黄崇武的父亲名为黄梅兴,是淞沪战场之上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将领。黄梅兴和黄维、杜聿明都是黄埔一期的同学,关系很好,黄梅兴牺牲之后,黄维和其他几位黄埔同学对他的遗孤非常关心,经常走动。
因此,黄慧南的姨妈才和姨父相识,最终走到了一起。
1948年夏天,黄维正带着全家在庐山避暑。他突然收到了命令,要求他立刻前往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