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最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即已出现,一出现即是尊贵女子的至尊礼冠,在重大场合必须佩戴。一顶完整的凤冠包括凤冠、凤簪和金簪。凤簪是用来点缀凤冠的凤凰形状发簪,金簪则是在凤冠里固定发型用的。如今能看到的真正凤冠只有四件,均是明代定陵出土的遗物。
1956年,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了万历皇帝两位皇后的四顶凤冠,其中孝靖皇后王氏有一顶最高规格的十二龙九凤冠:以竹丝为骨编为圆框,框内外各糊一层罗纱,然后在外表缀以金丝和翠羽制成的龙凤,周围镶嵌各式珠花。冠上嵌饰的凤、珠宝花、翠云、翠叶及博鬓等部件,都是先单独作成,然后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内组合而成。
凤冠的制作工艺,可以多至几千颗珍珠的穿系、几百颗宝石的镶嵌,绝非一般工匠所能制作。金龙翠凤、珠光宝气交相辉映、雍容华丽、精美绝伦,称为世间珍品绝不为过,也是一种文明成就的体现。
其实早在宋朝,凤冠就已经相当精致。宋朝的凤冠一般以银为质,外饰龙凤珠花,并镶嵌着各种宝石。据《宋史·舆服志》记载,皇后的朝冠为特大的龙凤花钗冠,上面缀满珠宝,并用金银丝盘成龙凤及大小花二十四株。皇太子妃的花钗冠,有大小花十八株,却无龙凤。至于紫霞仙子的凤冠,上边一只凤凰也不见,可见即便横蛮如牛魔王也不敢僭越。
而十二龙九凤冠是皇后的专属,其他嫔妃即便再受宠再得势,坐不上皇后的位置,也就永远别想知道十二龙九凤冠戴上头上是怎样一种体验。
霞帔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绛晕帔子”,隋唐以后因为在时人眼中美如云霞,因此称为霞帔。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是上面绘有图纹的彩练,穿时将它绕过颈部披挂在胸前,下面垂一颗金玉制成的坠子保持平整,称为帔坠。所以霞帔并非一身衣服,绝不能不要里外衣裳单独穿着,否则视觉效果自行脑补。而且帔坠虽然只起一个秤砣的作用,但制作规格却一眼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