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云鹏
编辑 | 漠影
说起一家公司面临的“挑战”,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它的强劲对手。
比如提起英特尔大家会想到AMD,提起高通则会想到联发科。
但说到苹果公司呢?如果以对手的角度来考虑,或许小米、荣耀、OPPO、vivo,甚至三星都显得有些“不够格”,而曾经一度手机市场份额超过苹果、曾经是苹果潜在最大对手的华为,因为受到种种限制,如今手机业务规模已经远不及当年巅峰时期。
从全球10月手机销量来看,苹果似乎也的确是一枝独秀,成为唯一一个维持环比正增长的品牌,份额力压三星成为全球第一。去年苹果份额超过三星,是在第四季度。
但另一边,从年初市值第一次站上三万亿美元的高点后,苹果的股价就一直波动下行,最低甚至接近两万亿美元,相比高点时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苹果近一年来股价变化,来源:谷歌财经
诚然,整个消费电子产业的下行态势、行业景气度的下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从苹果自身角度来看,真的已经可以“躺赢”了吗?
答案或许并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短短数月间,外媒曝出苹果六七位核心高管离职、灵魂的硬件设计团队几乎要走到“散伙”的边缘,而iPhone年度新品少见的出现了低于预期的市场反馈,iPhone 14标准版首发即“破发”,下个季度营收能否维持增长,也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1976年4月1日,21岁的乔布斯与好友一起,给世界带来了苹果公司。46岁时的乔布斯,发布了iPod,用一个“小玩意儿”,颠覆了整个传统音乐产业。
而今天,苹果公司也成立46年了,46岁的苹果,并没有在这个节点上像它的创始人一样,带来改变世界的产品,相反,很多人都在说,苹果似乎已经不再能改变世界了。
46岁的苹果,或许正面临着一场潜在的“中年危机”。
不论是财务业绩、产品技术创新、人员管理、供应链管理还是产品销售,这些方面的“隐忧”都已找上门来,堵在门口等着苹果来解。
对于苹果来说,今年的“冬天”,或许没有那么寒冷,但却同样必须经历。
一、财务股价之忧:增长后劲难寻,三万亿渐行渐远
近几个月来,裁员、股价*似乎成为了科技行业的常态,每天占据着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而苹果似乎成为了一根“独苗”,股价波动并不大,也并未有大范围裁员信息传出。
随着苹果最新一个财季的财报发布,其勉强实现同比增长的营收和净利润已经在科技公司中显得较为不易。
但实际上,很多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一季度的数据,苹果“耍了个心眼”,他们把iPhone 14系列的发售日期提前了一周,而新款iPhone首周的销量是极为可观的。
虽然没有iPhone 14系列首周的具体销量公布,但从CINNO的国内9月智能手机销量报告中我们能看到,苹果9月的销量达到了460万部,环比增长接近七成,同比增长达到了26.8%,要知道,这个月国内手机厂商销量都在同比大幅下滑。
提前一周发售新iPhone,对于苹果三季度财报表现必然是有正向提拉作用的。
而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四季度苹果要怎么办?要知道,去年iPhone 13系列的“十三香”,可是为苹果带来了“史上季度收入新高”,其季度营收达到了1239亿美元,超过当季微软和特斯拉之和。
苹果季度营收情况(单位:十亿美元),来源:Statista
目前看来,到今年年底,苹果并没有计划中的重磅新品公布,去年10月苹果可是甩出了M1 Pro和M1 Max两款重磅“核弹级”笔记本电脑芯片,也大幅带动了高端MacBook Pro产品的销量。
今年苹果的M1 Ultra已经提前释放,MR头显似乎仍要等到明年。iPhone产品营收占比仍然超过52%,但iPhone的销售增长也遇到了瓶颈,这在营收占比近两成的中国市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海外不少分析机构分析师都给出了类似的判断,“未来几个季度,苹果业绩增长将更为艰难”。
有分析师指出,目前苹果的市盈率已经达到了历史平均水平的两倍,而华尔街对苹果股票的积极性,在未来几个季度也可能会进一步减弱。
苹果可能仍然是最能赚钱的科技公司,但就持续维持高增长这一目标来看,苹果或许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二、产品创新技术研发之忧:苹果的创新真的枯竭了吗?
除了扫视摆在明面上的财务指标,我们不妨更加深入苹果,来感受这场“中年危机”。
近年来,“苹果还有创新吗”、“苹果创新枯竭了吗”这样的问题一直充斥在各类关于苹果的热议中。
苹果已无创新的说法“甚嚣尘上”。
智东西曾经深入分析了苹果供应链体系的建立及背后的核心玩法(铁打的苹果流水的供应链:大陆供应商7进8出背后)。
可以说,在乔布斯之后的苹果,其创新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其独一无二的供应链优势。
不论是苹果与台积电深度绑定带来的芯片先进工艺优势,还是与三星各类研发专利交叉授权打造出的顶级手机屏幕,没有强大如斯的供应链,我们很难遇见今天的苹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苹果通过把控供应链,把控了行业的创新节奏,通过垄断行业创新,保证了自身的技术领先性。
这正是苹果创新的源动力之一。
当然,在软件操作系统、软硬件底层协同打通、软硬件生态优势等方面,苹果还有着这样那样的创新能力。
但时至今日,苹果“颠覆行业”的能力,似乎已经不如从前来的那样明显。
比如,在明年即将推出的iPhone 15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不同”?
从目前供应链爆料信息来看,苹果明年的iPhone 15系列采用Type-C接口基本上已经是可以确定的事了,而Pro和Pro Max两款机型的Type-C接口会支持USB 3.2或雷电 3这样的高传输速率规格,进而带动相关传输芯片、接口产业的发展。
虽然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对这项改动非常“看好”,认为竞争对手会争相模仿,并带动产业,还列出了多家潜在的获益供应商,但事实是,目前所有的高端主流安卓智能手机,几乎都已经采用了USB 3.0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