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苹果工厂,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echnode整理数据,位于中国大陆的工厂数量接近300座,占比达到48%。
短期乃至近几年,供应链结构性调整带来的“阵痛”,都会是苹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疫情、国际政治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仍然会成为苹果业绩增长的潜在“绊脚石”。
苹果供应链工厂数量分布情况,来源:Technode
五、下一个爆款之忧:当iPhone增长见顶,用什么顶上?
最后,我们来聊点轻松的——苹果的产品销售之忧,产品距离我们普通消费者最近,感知可能也会更强一些。
在苹果的产品营收占比方面,iPhone的历年占比基本都在50%以上,诚然,一家公司有一项拳头产品卖爆是很好的一件事,而苹果则是款款产品都是“爆品”,领不少公司羡慕不已。
但问题就在于,当拳头产品开始增长乏力时,苹果要怎么延续自己的增长之路?
今年9月、10月,iPhone 14系列被砍单的消息可以说传遍了大街小巷。从首发当天开始,iPhone 14系列标准版就已经“破发”,一些三方渠道售价普遍低于官方价格。
iPhone 14标准版的市场表现显然不及苹果预期,但Pro版本的强势表现一定程度上拉回了整体销量。
不过目前疫情对工厂生产的影响愈发明显,两个Pro版本的缺货情况还在不断加剧,渠道现货也重新回到大幅溢价状态。
根据最新消息,由于疫情对生产的冲击,iPhone 14 Pro系列四季度还将减产20%左右。
整体来看,美国投行杰富瑞曾发布报告称,iPhone 14系列相较iPhone 13系列,在中国市场首销前三周的销量同比下降了27%左右。
当然,iPhone 14系列的销量与销售额与一众友商同期产品相比,依然遥遥领先,这一点不可否认。
谈到手机销售,很多人都认为,市场大环境不好,各家厂商的销量都不尽人意,但通过与业内人士的深入交流,更多产业人士认为,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可能就是来到了一个“质变”的拐点。
智能手机市场“红利多多”的日子可能就此不再有了,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让这一天提前到来而已,“智能手机的此时此刻,恰如PC的彼时彼刻”。
因此,苹果iPhone所面临的销售乏力,也许并不能直接“甩锅”给大行情,因为苹果必须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才算给出了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告诉大家,等手机市场行情恢复,iPhone自然会卖好。
2022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3亿部,同比下降5.3%,继续创造“新低”,一位手机供应链从业者称,明年后年的“回暖”虽是必然,但手机市场要重回三四年前的样子,几乎不太可能了。
除了iPhone,苹果的其他业务能否挑大梁呢?目前来看,都还差得远。
从财报中可以看到,去年高速增长的Mac电脑,近来的同比增速也开始有所下滑,而在海外市场,苹果推出了很多大力度的企业促销,针对企业用户。
比如购买25台以上的MacBook电脑就可以享受10%左右的优惠,这样的促销力度在过去五年中都不曾有过。
苹果Mac电脑近期销售情况,来源:彭博社
另外,可穿戴业务一直被誉为是一项高增长“潜力股”,但一方面可穿戴业务的营收占比仅为10%左右,另一方面,即使像TWS耳机、智能手表这类产品,增速也呈现出明显的放缓趋势。
根据Canalys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三季度,TWS耳机出货量同比增长6%,在可穿戴中占比更小的智能手表销量则同比增长为16%左右。
对于本身体量有限的这两块业务来说,很难成为苹果的新增速引擎。
服务业务虽然增长迅速,但面临全球反垄断审查的不断加强、政策监管力度的加大,像苹果和谷歌这样的巨头,正在服务业务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当然,可以预见的是,苹果的MR头显一定会成为新的增长点,但就VR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及体量来看,苹果能否探索出更具价值的商业模式、探索出新的用户使用场景、新的*手级应用,仍然是很大的挑战。
至于造车,先走一步看一步吧。
结语:苹果转身,消费电子行业迎来关键变革期
在苹果万亿美元市值帝国的背后,我们看到即使强如苹果,也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不论是财务、产品、技术、人才还是供应链方面的挑战,想要解决都绝非易事,但苹果硬是扛着所有难题,依然做出了所在品类最具影响力的爆款新品,并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
细看年近半百的苹果公司所面临的这些“中年隐忧”,或许正是对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一次深度回望,在全球经济环境下行、产品技术创新突破遇到瓶颈的大背景下,科技产业的每一个玩家或许都要思考这些问题。
如果是我,我会怎样解决?躺平,还是转型突围?
十多年前,那个疯狂到以为可以改变世界的男人,推开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大门,而十几年后的今天,智能手机的故事,或许该翻开新的一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