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增长,报文传送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据链路。如图,报文从位于图顶端的工作站必须经过三个数据链路层到达文件服务器。 工作站将封装成以太网帧格式的报文发送到路由器 A。
路由器 A 收到以太网帧格式的报文后根据输出端口的帧格式,将链路 层的数据帧格式改成帧中继的帧格式,发送到路由器 B。
路由器 B 收到帧中继帧格式的报文后再改为以太网帧格式发送到文 建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收到报文后,交给相应的上层进程处理。
路由器在 LAN 到 WAN 报文转发中,始终保持端到端网络层的源 IP 地址和目标 IP 地址不变。
1.9 协议层去封装
如同 ISO/OSI 协议层一样,TCP/IP 协议在报文转发过程中,封装和去 封装发生在各层之间。 在发送方,加封装的操作是逐层进行的。应用程序将要发送的数据送 给传输层;传输层(TCP/UDP)加上本层的报文头后,发送给网络层(IP 层);网络层加上本层的报文头后,再发送给链路层(以太网、帧中继、 PPP、HDLC 等);链路层加上本层的帧头,就送给物理层将报文发送出 去。
在接收方,这种去封装的操作也是逐层进行的。
从接口上发送的报文被组成链路层数据帧。在报文的链路层帧头域中, 如果是以太网帧,则有 MAC 地址;如果是广域网,则有相应的广域网 的链路层地址。
链路层帧头包含类型(Ethernet_II)和其它控制信息和数据。 网络层的报文头,如 IP 报文头中包含它所携带的报文协议类型,这个数字指定第四层即传输层的协议是 UDP(17)还是 TCP(6),还是 其他的协议。
在传输层报文头中,包含接收它所携带的数据的上层协议或应用程 序的端口号,例如,Telnet 的端口号是 23。
应用层协议或应用程序利用传输层,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网络功能。
2 IP 地址基础和子网规划
2.1IP 地址介绍
在 TCP/IP 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终端、工作站能同服务器、其它工作站 无缝连接,是因为每一网络节点都使用了在全网范围内能够唯一标识 本节点的 IP 地址。
在互联网上,报文的发送经常基于名称,而不是枯燥的 IP 地址。如果 在通讯过程中使用名字而不是 IP 地址,则需先将名字转化成 IP 地址, 然后再发送。
在互联网上每个公司被看作单个网络,在能访问到公司的主机之前必须先能访问到它所在的网络。每个网络有一个全网唯一的网络号,在该网络中的各主机共享这个网段号(网段地址)。同时,各主机有可唯一标识自己的主机号。
2.2 IP 地址
IP 地址有 32 位比特位,分为两部分: 网段地址部分; 主机地址部份。
地址采用点分十进制格式: 如 172.16.112.204八位组每位有二进制权(128,……,4,2,1) 八位组最大值为 255 八位组最小值为 0
IP 地址的分配由地址分配中心管理。
2.3 IP 地址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