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办公大楼/来源@张和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党接管后的工厂已经不能通车,工人们没饭吃了。于是包围了津浦铁路局,即今天的北站铁三院,这才补发了工人的工资。
铁三院旧照
解放后,政府接管津浦大厂,开始恢复生产,修车能力大幅提高。但在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机车厂改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天津工厂",结束了专修车辆的历史,开始生产配件。1954年后开始生产火车用的大型弹簧,所以后来的天津人,又习惯称它为"弹簧厂"。
津浦铁路路徽/来源@张和新
1958年,工厂扩建,在津浦铁路西侧建立新厂区后,总面积达到996亩。职工总数达到近2000人。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职工总数将近4000人。
因为新厂区的地势要比老厂区低一些,并且要跨越津浦铁路道口,所以厂里的职工习惯称呼老厂区为‘上坡’,新厂区为‘下坡’。
在厂区里,有一座德国建筑风格的厂房,这里是建厂之初蒸汽机车车头的维修厂房。两个大门分别有进出两股铁路专线。解放后做为锻工车间下料工段,这是厂内仅有的原始建筑,也是天津市的文物保护建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