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继续围绕着目前的粥品类做简单优化,不往更深一层做升级迭代,可以想见未来的同质化只会越来越严重。况且,目前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粥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品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点,当附近3公里之内出现很多家粥店,你家和隔壁家都在做粥,凭什么顾客就要去你家消费呢?这或许是众多粥类品牌们该思考的问题。
产品同质化太严重,要想突出重围,做到差异化,那就要集中优势兵力从薄弱点攻击。
必须要懂得打造记忆点,在某一层面上进行创新并不断强化以抢占消费者的心智 ,以便于在消费者心目中跟其它粥品牌很好地区隔开来,譬如曼玲粥铺就致力于塑造大份量的粥这个记忆点,让消费者形成吃不完的印象,在无形中就强化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糯雅芳粥则在配餐上做创新,为了区别于一般的粥店都有的蒸饺,推出了爆汁锅贴作为主食之一来搭配粥,目前这款锅贴已经成为店内最为火爆的明星单品之一。
要注重营造消费体验,让顾客感到物超所值 。这个就可以从口味、包装、产品搭配、点餐满减等方面来探索出一套打法。譬如仟福粥点就力争把主打产品东莞粥做到极致,为了在口味上突出特色,门店粥品均为现熬。
为了熬一锅味美鲜香的粥底,每天早上6点门店厨师就要开始熬制。为了增强体验感,门店采用透明橱窗,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到厨师在现场熬粥和做包点。
2.跟风赚快钱者居多
看到粥是一个门槛极低的品类,很多创业者便想挤破头进来 ,而这其中又有很多跟风者,对于产品、供应链一窍不通,只想进来赚一把快钱。这群人严重扰乱了市场,给正常经营的商家造成了很大压力。
譬如原本一直只做直营的粥饭世家,迫于粥市场的激烈竞争,不得不加快布局速度。其创始人薛猛在一次采访中无奈地表示,“市场容量就那么大,如果不迅速应对,等别人把地盘都占领完了,就没你什么事了。”
可一旦开店速度过快,又很容易导致运营能力跟不上来 ,尤其是对于很多开放加盟的粥品类品牌来说,如何平衡好拓展和稳定运营之间的关系是他们要面临的头号难题。
此外,产品制作过程中的标准化以及餐品的统一化也尤为重要 。很多小店在这方面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如做外卖,包装怎样做到不易撒漏、订单量多的时候如何确保出餐时长、口味如何确保一致性,这些都是众多中小型粥店面临的问题。
而一些背靠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成熟的运营管理系统的品牌在这方面的隐忧则较少。譬如嘉和一品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嘉和一品依靠中央厨房与B端加工模式,包括粥、小笼包、小菜和饮品在内的所有餐品均由中央厨房完成半成品制作,再运送到各个门店,做后期的制熟、出品工作。
△图片来源于嘉和一品官方微信
04 粥的未来在哪?
尽管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不妨碍粥成为近年来大热的品类。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入场,竞争势必会越来越激烈。到底该如何在全国10万 门店中*出重围呢?
1.品牌下沉,三四线城市增长空间大
目前来说,很多行业内人士都认为三四线城市充满了想象空间 ,对于粥品类亦如此。曼玲粥创始人邓公断就曾表示:“一线城市的流量确实很大,但赛道却很拥挤。相反,三四线城市的赛道不拥挤,也没有知名粥外卖品牌入驻,所以我觉得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其实,粥品类品牌完全可以参照餐饮头部品牌的拓展路径,比如当一二线城市竞争激烈,涌现出众多品牌发起挑战,而市场又几近饱和的时候,海底捞、西贝这样的头部品牌就开始考虑抢占三四线市场。
在这一点上,深耕三四线城市的糯雅芳粥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典范。从创立之初就立足于三四线城市,用不同于一二线城市的打法去抢占三四线城市的市场,目前来看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2年就开出了近300家门店。而曼玲粥也曾透露未来发展的侧重点会放在三四线城市。
2.细分化和零售化或可一试
粥类是个延展性特别强的品类,若是专门做粥的门店,没有六七款粥肯定是不行的。可鉴于消费者对于粥品类的消费又趋于保守,与其花那么人力气去做好几款粥,还不如把某一款粥单拎出来作为主推产品 。在一个单品上做纵深的探索,或许可以考虑直接作为单品类门店来运营。
聚焦细分品类并做精是可参考的打法 ,譬如来自石家庄的现熬八宝粥餐饮品牌“谷连天”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八宝粥细分赛道上,谷连天一直在强化自己的这一定位,很好地抢占了消费者心智,在当地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而观察君也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外卖平台上,如轩砂锅粥已经统一改名为如轩海鲜砂锅粥。在红餐网联合创始人樊宁看来,“这是一个值得赞赏的改变。从砂锅粥变为海鲜砂锅粥,更聚焦了也更容易突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