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绿窟潭,真实的绿窟潭图片

首页 > 企业招商 > 作者:YD1662023-04-17 06:34:08

山坡矗立的半塔

令人遥想当年建塔先人的信仰和梦想

隆文的核心区域由两块盆地组成:北部的木寨、南部的岩前。木寨所在的盆地面积大,而岩前所在的盆地面积较小,形似葫芦,出口处有狮山、象山,故有“狮象把水口”之称。

神秘的绿窟潭,真实的绿窟潭图片(5)

隆文镇俯瞰图

两个盆地的连接之间,是隆文圩镇(集市,戏说客家“圩”的前世今生未来)。从高处眺望,整个隆文盆地就像一只葫芦,镶嵌在青山绿水间。

葫芦内一条小溪由北向南穿越隆文全境,在岩前的龙牙寺南的葫芦口流向松口,于是,隆文的先人们就把这一独特地貌形容为“退水葫芦”,或“倒水葫芦”。

传说一位神仙遨游人间路过此地,看见水秀山清景色秀丽,不由恋恋不舍,伸手将腰间的宝葫芦投下。于是,从地图上看隆文象倒挂葫芦水流汨汨。

神秘的绿窟潭,真实的绿窟潭图片(6)

退水葫芦景观

又过了很久以后,一个云游四海的僧人光临此地。时值夏日晌午,僧人行至一个山口,突然感觉身旁飘来陈阵清凉。他循迹拨开草丛追寻而去,从此发现了这个隐藏已久的地下宝葫芦—一个象绿色窟窿的深潭。

当晚,土地伯公给僧人托梦,告诉他此地风水绝佳,民情民风善良纯朴,是结庐佳地。于是若干年后,绿窟潭的另一出口出现一座龙牙寺,又叫龙岩寺。

隆文人才辈出,当地大姓之李姓、黄姓分别出了李煮梦和黄日华(笔名“蒲风”)两位诗人。

隆文李姓的郡望是陇西,是上杭李火德公的后代。隆文李氏先祖来自上杭李火德公,和李光耀、李嘉诚、李河君等据说是同宗(根据梅县文史一辑隆文专辑,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来看看。这里未考证,火德公详情参见客名君之前写过的文章:李火德公生卒年代考)。

百三郎李公,于明洪武初年,邀百一郎、百二郎两位兄长,带罗盘从由上杭南下来到程乡龙牙,发现此处龙势极佳,山清水秀,还考察了蕉岭等多地。后来百一郎、百二郎则到高州等地落户。

百三郎公在龙牙上村开基落户,安顿后便将其父干一郎公的骨石迁葬于此。百三郎公在公王堂小河西边开缝衣店课生,此处逐渐形成市圩,因实类公平,名为公平园。至今仍有600多年前古代集圩之店栅遗迹。百三郎公为人仁厚,勤俭创业,其子孙后代枝繁叶茂,分布各村及海内外,人称“龙牙一树李”。

叶剑英元帅在三堡学堂读书时候的语文老师李煮梦,就是隆文镇木寨村公王塘人,在江浙的文采之名是和苏曼殊、曾朴等人并驾的。梅州中学开学的训词就是他写的。

神秘的绿窟潭,真实的绿窟潭图片(7)

李煮梦自小跟随在外为官的祖父李修梅而在扬州长大,后来回到家乡梅县并在三堡学堂任教,传播新学,成为叶剑英的老师。期间隆文成为李煮梦休假归宁小住之地。他在隆文住所“琪花园”创作了《新西游记》等小说,后来加入中国近代最大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李煮梦原名李才,字小白,其酒量和文采像盛唐的诗仙李太白一样豪迈惊人,其诗词有风云雷霆之气象,像晚唐的李贺一样沉郁雄奇,可惜也像李贺一样英年早逝。他在诗歌里描绘了隆文“松溪初放霁,人在画中行”的林泉美景,又抒发过 “调高泣风雨,笔健走雷霆。夜静挑灯读,时来山鬼听”的意境,并吟过““剑气纵横盘北斗”,“箫声凄咽拂南天”,如此豪情与落寞并生的词,显现了文武双修的英雄气象。

李煮梦有35首诗、5首词被收录《南社》第八集。叶剑英元帅一直到晚年都能记诵李煮梦老师的诗,并对这一集诗稿爱不释手。

隆文的大诗人还有一位是蒲风(1911—1942),原名黄日华,是隆文坑美村人(参见:那位和蒲风一起编诗的客家诗人野曼走了)。蒲风长相儒雅,却在抗战中以笔代刀,他文风质朴,却气度雄伟。

人物之性格人品,也许和这里的山川风水有些关系。

神秘的绿窟潭,真实的绿窟潭图片(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