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该怎么创业呢,九零后创业的感悟

首页 > 企业招商 > 作者:YD1662023-05-17 18:36:04

汪清的粉条保留着传统手艺,在拼多多接连爆单。摄影:李孟麟

这让坚守传统制作工艺的“关东粉王”有了走出去的信心。该厂去年开始瞄准线上,并南下深圳参加展会,打响品牌。

边陲小城借电商发展特色产业

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汪清这座边陲小城选择着力推动数字化发展,重点布局电商渠道,通过数字化经营模式,打响区域品牌。

电商是这座小城发展特色产业的新引擎。数据显示,汪清县的电商交易额快速增长,从2020年的19.45亿元,到2022年已突破30亿元,尤其在2021年,同比增速高达40.46%。各大电商平台上,汪清特产的销量逐年上升,瓜子、松子、蜂蜜、玉米、大米、杂粮等农产品走向全国。

汪清木耳更是线上一大爆款。与因冰雪和朝鲜族特色地域文化而一夜爆火的延吉不同,汪清早已因木耳出名。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90%,林下资源丰富,是全国黑木耳优势产区,也是中国著名的“木耳之乡”。

木耳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目前,汪清黑木耳总产量2.25万吨,栽培总量4.5亿袋以上,初步形成集菌种研发、菌包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设备制造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村民们拿起手机,到线上卖木耳,并推广蜂蜜、松子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甚至涌现出全员带货的电商村。同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内容,提出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汪清县根据东明村特色选定民俗食品为主导产业,投入帮扶资金建设加工厂,打响东明村品牌。

送家乡土特产出圈

在这片农特产品丰富、电商营商环境优良的土地上,借助拼多多将家乡特产卖向全国的电商人,会定期在线上搜索汪清,关注是否有新爆款出现。同时,今年以来,拼多多也启动包括“农云行动”等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的项目,集中投入优势资源,推动全国各地土特产更快“拼上云端”。

大学毕业后到深圳打拼的汪清人韩林海,便受益于家乡电商产业的发展,从北走到南,他依然可以尝到家乡的味道。四年前,鲜少网购农产品的他在拼多多找到家乡味道后,曾一年买两千多斤百草沟大米赠送亲朋好友。

七零后该怎么创业呢,九零后创业的感悟(13)

跨越数千公里,通过拼多多,在深圳的韩林海收到了来自家乡汪清的美食。摄影:李孟麟

韩林海对大米极为挑剔。他尤其记得,水稻收割后,村子内的小磨坊会储存带壳的大米,以最原始的方式加工,一个月仅磨一批。正因为如此,他只买保质期一个月内的百草沟大米,年底产新米时则大量囤货。“刚脱壳磨出来的大米,淘米水不浑浊,口感、香味完全不同。”他说。

他变成了汪清美食推介达人。他希望全国更多人能够知道百草沟大米以及汪清其它的农特产品,了解这个抬头能望到一片天,空气味道与一线城市不同的小县城。而闫茂新和他的供应商们也期待着更多汪清特产通过拼多多能够走进大湾区,打动全国消费者。

闫茂新和电商圈的朋友们最近忙着选品,讨论如何用视频展示汪清特产,以及店铺详情页的设计。偶尔,他会和朋友们感叹,做电商后,自己才过上了理想的小县城生活。

七零后该怎么创业呢,九零后创业的感悟(14)

因为做电商,闫茂新过上了理想的小县城生活。摄影:李孟麟

夫妻俩上午发货,下午固定打羽毛球。到了晚上,自学成才的他戴上帽子、穿上队服,变身“刘畊宏”站在C位带领自己的舞团跳曳步舞,生活不再只是工作,变得有趣了。

采写:南都记者 黄培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