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情况,我们会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做好用户需求分析、写出产品卖点……然后,用户对产品有兴趣了,也觉得很好。但是,他们只停留在有兴趣这一阶段,并没有进行下一步的购买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目标用户有兴趣有需求,却没有下一步的购买行为?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营销问题,大部分人都是用极多的资源去告诉消费者,这个产品有多棒。但是并没有人告诉消费者决策多么容易,行动有多简单。也没有人去打消消费者的购买顾虑,所以,这就造成了消费者只停留在兴趣阶段。
一、帮助消费者做决定
先说一个国外教授在大学做的一个实验,实验目标是让学生去学校的医院免费打狂犬育苗。实验分两组进行,两组不知情的被实验学生,分别拿到的狂犬育苗手册也是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是高恐怖版本,里面配有非常刺激的图片,还例举了很多患者实例;另一个是平常版本,就是一些预防知识,语言平实朴素。
第一次的实验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真正去打狂犬疫苗的学生只占总数的3%。
于是第二次实验开始了,这一次的实验没有太大的改动,就是只在狂犬育苗手册上增加了两个小内容:一个是去医院的具体线路图,另一个则是增加了狂犬疫苗具体打针时间。
一直到实验结束,过来打育苗的人数比上一次提升了28%,这次实验仅仅是增加了两个不痛不痒的内容。
从这两次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与狂犬育苗这款产品本身没有太大关系,更多的是具体位置和时间,让目标用户减少了大量的“购买”阻碍。
从这两次实验,我们可以分析出,消费者在进行决策是,有兴趣有需求还不够,如果他们面临了大量的决策阻碍,就有很大的可能放弃购买产品。
二、帮助消费者做形象优化
在大部分情况,目标用户想购买此产品,但是又会想着买了这个产品会损失自己的形象,或者与别人的期望形象大不相同。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改变目标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同时要解决产品所带来的负面形象,提高产品的正面形象,从而降低这种形象的阻碍,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
我举一个电饭煲产品案例,也许你就会懂得怎么做了。
电饭煲开始的广告语是:做饭更快。
很多的家庭“煮”妇想要购买,但是担心买了之后丈夫会觉得自己懒,损失自己的形象。
于是,电饭煲产品公司对广告语做了优化,把之前的广告变成了:给家人更健康的饭。
从这之后,电饭煲产量大增。因为这些家庭“煮”妇买了这个电饭煲,形象就变成了为家人着想的好妻子。
三、对产品附加值做优化
附加值的理解就是,除开产品本身,另外赠送的产品。比如购买一大包方便面,赠送一个方便面碗这一类的。
买方便面的都是最普通的,虽然实用,但是只能在低端市场使用。
卖出的产品的附加产品,不能说赠送,因为赠送的,大家都觉得是很垃圾的,很便宜的。要换一个说法,换成:加一元享受价值xxx元的物品。这种消费者花了钱的才能购买到的,才会让消费者觉得是好东西,对自己有用。
作为消费者以下两个优惠,你更倾向哪个?
笔记本电脑6000元,送耳机、送鼠标、送u盘!
笔记本电脑5999元,加一元送价值300元的键鼠大礼包!
要是你作为消费者,你肯定会愿意选择第二个优惠。这就是利用了人性,人性就是爱占便宜,却又不喜欢免费送到面前的。
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广告多么吸引人,产品多么的好。而是要帮助消费者打消顾虑,让他们觉得没有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