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的十大模式,工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介绍

首页 > 企业招商 > 作者:YD1662023-10-28 03:50:00



模式01

珠三角模式

逐步推广的工业上楼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沿海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吸收了国际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城市工业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土地资源紧缺与产业转型升级问题,逐步推动了工业上楼的发展。


同时,珠三角政府对工业上楼的态度持支持态度,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土地、工业上楼相关政策。如广东省政府提出推进工业上楼,将“工业上楼”作为提升工业空间、夯实先进制造业根基的重要举措;深圳宝安区制定工业上楼工作指引;东莞出台《关于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发建设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等。


代表案例:

(1) 深圳·宝安区·全至科技创新园


全至科技创新园前身为茅洲山工业园,地处深圳边缘地带,占地5公顷。园区改造前为五金制品、模具销售、配件包装、塑胶生产等传统低端制造行业,企业规模偏小,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

2011年,茅洲山工业园改造启动,拆除部分厂房,建设高层厂房,通过工业上楼实现了园区原地提升,工业空间从原来5万平方米拓展至13万平方米,园区主导产业转变为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

园区内科创大厦是典型的工业上楼产品,地上高23层,地下2层,每个单元设立独立茶水间、洗手间,企业可以在前端做研发和办公,在后端做生产,满足高端智能制造企业的研发生产一体化需求。


主要建筑参数


宝安区是深圳市工业大区、产业大区,也是深圳市未来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重要增长极,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业上楼发展,2019年7月宝安区出台了国内第一份针对工业上楼的详细工作指南,对工业上楼适用范围、产业引导、建筑设计等作出了详细的指引规范。


宝安区《工业上楼工作指引(试行)》


适用范围:适用于宝安区建筑高度超过24米且不超过100米的厂房;

产业引导:

建筑设计:


(2)东莞·松山湖·智谷


松山湖智谷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500亩,将打造成180万平方米产城融合的生态智造新城。园区定位以智造智造和电子信息为核心产业,构筑企业生产、研发、中试、配套、展销、办公等全生态链。


松山湖智谷一期总建筑面积(不含地下车库)为77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为3.75。其中,厂房建筑总面积约49.5万平方米,占比70%,以智能制造产业用房为主导,核心模式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工业上楼”。松山湖智谷工业上楼产品具有两大优势特征:



产品设计前瞻性

潜在升级转型的空间——摩天工厂外面是玻璃幕墙,里面每一层,每300平米都做了洗手间的管道预埋,将来可改写字楼。


产权分割销售政策

享受50年独立红本产权分割销售,分割销售到套,每层最多可以分成7个单元独立出证。

松山湖智一期已建成并入驻的工业大厦,一共2栋,楼层数分别为10层、11层,已于2018年12月竣工验收,采用全玻璃幕墙设计。目前,工业大厦已经基本招商完毕,从产业结构看,电子信息约占37%、智能制造装备约占33%。


工业发展的十大模式,工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介绍(5)

松山湖智谷-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主要建筑参数


(3)佛山·高新区·华南创谷


华南创谷位于佛山国家高新区,核心区占地330亩,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园区定位为大力发展开关电源、逆变器等电源电子产业,打造现代电源及节能技术科技园区的标杆。都市型厂房是华南创谷主打的工业上楼产品, 一共23栋,面积约31.7万平方米,包括通用型厂房和定制型厂房。


工业发展的十大模式,工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介绍(6)

华南创谷-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主要建筑参数


模式02

苏州模式

成长期的工业上楼



苏州是长三角地区率先尝试工业上楼的代表城市,为守住100万亩工业和生产性研发用地保障线,切实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苏州政府鼓励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如苏州工业园区营商环境30条提出鼓励 “工业上楼”,提高产业用地容积率。


代表案例:

(4)腾飞新苏工业坊

工业发展的十大模式,工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介绍(7)

腾飞新苏工业坊-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1995年,苏州工业园区引入新加坡企业腾飞集团,借鉴新加坡多层厂房开发经验,打造了“腾飞新苏工业坊”,当时容积率1.25,建筑面积11.61万平方米,为8幢两层厂房。


2016年,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腾飞集团拆除了3幢两层老厂房改建为6幢6层厂房,容积率提高至1.8,地上建筑面积增加了43.5%,达到16.66万平方米,并扩建了地下一层建筑2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参数

(5)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六期 (BioBAY)


BioBay六期项目占地面积12.47公顷,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项目定位于围绕心脑血管及其他植介入、IVD诊断、医疗机器人、第三方平台等重点领域,建设高端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园区。涵盖16栋多层产业用房、3栋高层产业用房、1栋高层研发楼、1栋高层综合配套楼。


在“产业升级、形象升级、土地利用率升级”的背景下,项目拆除原有单层厂房,聚焦盘活存量,创优增量,通过新型产业载体开发,打造“工业上楼”标杆,为苏州生物医药“一号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经更新,项目容积率由0.6提升至2.0以上,建筑高度从30米提升至100米以上,地上建筑面积增加了50 %,达到约25万平方米,并扩建了地下建筑一层达 7 万平方米。

工业发展的十大模式,工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介绍(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