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我是从物联网技术研究,发现物联网是解决服务业瓶颈的,在写了《中国制造新起点: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一书之后,开始学习服务业相关的内容,这篇文章是引自李美云老师的《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与发展》。
非实物性非实物性或无形性是服务产品的最近本特征,服务产品的其他特性都源自于这一特性。一般说来,实物产品都有一定的形状、大小,占据一定的空间体积,因而都能独立的显性存在。而服务产品是无形的,不具有实物性,没有形状、大小、不能独立的显性存在,尽管人们可以体会到它的存在,它的效用,但它却无法被感知——既不占据空间,也没有质量。服务产品的这一非实物性也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叠加性,不同的服务产品可交织在同一空间,无形的服务产品也可叠加在有形的实物产品之上。
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同时性由于实物产品能独立的显性存在,生产者可以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独立地进行生产,并可以选择适当的地点和时间来销售其产品。因而,实物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一般是分开进行的,在时间上可以相隔数天、数月甚至数年,在空间上可以跨越不同的地方。如农产品、制造品在相应的地方生产出来后,须运到各自的市场上去交易,消费者购买回来后才在适当的时候消费,格子都有泾渭分明的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然后,服务产品却是必须以交换为生产的前提,生产一旦开始,消费也就同时进行;生产一结束,交换与消费即告完成。服务生产、交换、消费这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的高度一致性,决定了服务产品很容易出现局部的供求不平衡,产生“排队”和“拥挤”现象,同时也使得服务质量的控制不能像实物产品一样可以在卖出去以前就经过检测,而必须依靠其他指标来保证服务质量。但是,另一方面这种高度的一致性从整体上看又可以克服全社会的供求脱节现象,不像实物产品因为生产和消费之间在时空上的分离,很容易出现迂回化生产过程中由于供求不一致所带来的全社会资源的浪费。
非贮存性实物产品可以在耐久性允许的时间内贮存,并且可以通过某些特殊的技术处理延长贮存期,以此就可在市场状况好时拥有充足的供应量,而在市场状况不佳时也能维持稳定的生产。但服务产品却不能独立于气生产行为而存在。例如,客车没有满载,留有空位,这并非产品的过剩,而只是服务劳动力或生产资料的闲置,所以,这一班车所提供的交通服务的使用价值也不可能贮存到下一班车时再供应给顾客。服务产品的非贮存性使得服务业的生产尤其需要注重产品的适销对路。但是,有些服务产品可以通过服务产品的实物化来克服非贮存性,即将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实物化为某种带有服务内容的实物产品,并通过贮存这种实物产品来实现对服务产品类似使用价值的保存。如通过录音、录像、摄影、记录的方式,将教育、娱乐、旅游、技术服务等实物转化为相关的录音带、录像片、光盘等实物产品来贮存。
非转移性服务产品生产、交换和消费的同时性及不可贮存性意味着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不可能被从产地转移到销地。针对这种生产者与消费者空间上的不一致的矛盾,产生了四种服务模式:
消费者定位服务: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从而实现服务。家庭教师服务、家政服务、上门维修、安装服务等其他类上门服务属于此类。这在国际服务贸易中表现为一国的自然人或经济组织到别国境内提供服务。如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提供一些专业技术服务;在东道国境内建立服务机构的形式提供,如开办零售商店、律师事务所等。
生产者定位服务:服务产品的消费者向生产者移动,从而实现服务。这是最为普遍的服务形式。因为它有利于服务提供者的批量生产、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生产率。例如,商店销售比上门推销、医院医疗比上门出诊,显然更加普遍,效率也更高。提供后一种形式服务的要价自然也高。
生产者、消费者定位服务:供需双发无需移动,而借助某种技术扩大服务产品使用价值的使用范围,使之能覆盖消费者所处的区域,从而之间实现较远距离的服务。如接住现代化工具的通讯手段传递相关的信息、咨询、设计、金融等服务,主要依靠先进、快捷的传递技术,缩短深知消除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生产者、消费者运动服务。供需双发通过各自运动保持相对接近,从而实现服务。如交通服务,导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