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24日阴历是多少,1953年4月8日农历是多少

首页 > 日历 > 作者:YD1662023-04-25 17:10:42

田昌杰住房和土家族文物博物馆

寻王的胜利,激发了田昌杰的探险热情,他决定,继续探庙,入洞探幽,发现可供旅游开发的洞景。经过近10年的探险,田昌杰冒着生命危险,先后考察了“古大佛仙山“等古庙遗址70多处,又发现一些向王神像;探险考察了巴山洞、巴王洞、五陵洞、海螺洞等各类山洞和岩屋288个。

有一次,他约几个青年探险九湾白骨洞,3人用绳子相联,走进洞中,脚下踏得白骨卜卜声响,用电筒照,发现洞内有约300余具无头枯骨架,正当大家毛骨悚然之时,只听一声响,田昌杰掉进了一个直洞里,幸好3人绳子相联,才没有坠入深处,当他把电筒往下一照,底下也是一堆白骨,队友们都吓怕了,在朋友催促下,3人才撤离洞中。

他探险首先发现的巴山洞、巴王洞,曾经开发成景点。九湾大峡谷共有18个较大洞穴,民间传说“九湾十八洞,个个出神仙”,田昌杰都钻了个遍。

在攀山钻洞之时,田昌杰还拍摄了3000多张风景照片,走到那里,都要推荐他的家乡九湾峡谷,引起了50多位专家学者前往考察。华师大教授陈联寿考察了九湾大峡谷后称这里是:“鄂西南第一胜景”。

如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已把开发九湾大峡谷纳入了招商议事日程。

省吃节用花8万元集土家族文物

晓行夜访录百万字土家民俗文字

农村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然则,田昌杰却兴趣不大,把种田任务丢给了妻子唐道秀,自己在屋里研究修理无线电器、家用电器和钟表等,还学会了理发和摆弄照相机。

1984年,他买了一部120照相机,开始串乡走户给农民照相,听说古董很值钱,便利用穿乡拍照的机会,开始收集古钱币、古器皿、土家古装、老农具等。这时的收集,还只是一种爱好使然,没有把它当着事业去干。

1987年双鹤观“寻王”的成功,让田昌杰激情澎涨,奇思泉涌,他想,土家族从巴人走来,在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发展过程,土家族为什么是土家族,他们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都需要找到实物,何不就以收集土家族文物着手,考察古坟、古庙、访土家老人,收寻民间传说和历史文物,来做一番别人不做的事业呢?

1953年4月24日阴历是多少,1953年4月8日农历是多少(5)

土司王服

从此,田昌杰完全丢掉了种田“正业”,田里所有农活交给了妻子和母亲,自己整天“四处游荡”去了。

就在寻王的那一年的农历6月6日,他来到榔坪区乐园公社大吉岭,只见一户农家的稻场上晒了一批衣裳,一个红色裙子上密集地挂着五六十个长长彩色银片,年代久远。田昌杰如获至宝,看入了迷。原来,这家女主人姓李,是当地有名的支客师,她说这个挂满银片片的裙子,是土家人的“响铃裙”,祖传下来的。拿在手上一晃,果然,裙子发出风铃般声响。

田昌杰查古坟,逛破庙,访老人,记故事,一路走来,虽然这天“响铃裙”没买有到手,但还是收获颇丰,光古钱币、旧陶件、三寸金莲绣花鞋等,收买了满满的一包。

文物收集,是一种另类探险,自备干粮,带着相机,吃千家饭,住百家房,低三下四不说,风险无处不在,老百姓担心他是坏人,他担心老百姓中有歹人,时刻保持着警惕。

为了讨口饭吃,讨杯水喝,或找个能坐下休息的一下的板凳,田昌来想着办法来讨人喜欢。他给人家免费修理钟表,免费给人家拍全家福,有时还用些小单方给人治病。

1989年8月的一天,田昌杰来到资丘镇,听一个老农说隐龙山顶有一座黑神庙,他问有没有石老爷,老农说庙虽然被破坏,石老爷还能找得到。隐龙山海拔有1400多米,由于庙宇破坏山民搬迁,上山只存打柴小路和野兽穿行的“毛狗路”。

田昌杰费尽千辛万苦,爬上了山顶,在黑神庙里,果真找到了一尊石像,田昌杰抱起沉重的石雕像,便往回走。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来时的“毛狗路”也变得模糊不清,正当他一步一探地在杂草荆棘中穿行时,突然,轰地一声,左脚被什么东西咬住了,田昌杰摔倒在地,脚踝钻心痛,用手一摸,发现是被猎户的铁猫子夹住了,三个锋利的铁牙已嵌进腿肉里,鲜血直流,他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只得负痛拖着铁猫子,手里还是紧紧抱着石雕像,一步一步往山下爬,直到第二天清晨,才被一个上山砍柴的农民发现,将他救了下来。到山下后,自己找了些草药敷在伤口上,又把白衬衣撕成条,将伤口绑好,又踏上了征程。

在回家的路上,田昌杰在资丘镇柿贝村一户覃姓人家,购到了一件土家族服饰,覃家人称,这是清朝的土家女式服装。多年以后,中南民族大学刘孝喻教授见到了这件衣服,这个专门研究土家民俗学者,高兴地说:“这是目前湖北省境内首次发现的土家族古装珍品”。

1988年秋的一天,田昌杰来到资丘桃山麻栗松,听老百姓说在拆旧屋砖墙屋时,发现了一个盒子,里面一个件宽大的衣服,还有一层山烟,他马上来到麻栗松,找到收藏这件衣服的覃婆婆,并花钱把它了下来,这件衣服,经有关专家鉴定,是土司王服,是麻栗土司(土皇帝)穿的官服,称为“七仙穿袍”,意为每次穿这件衣服,都由7个侍女帮助穿戴。这件衣服为麻制品,对襟,双龙实心铜扣,云头花边,大袖,袖上绣有仙女游苑图案,是目前发现的全国唯一的一件土家族土司王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1953年4月24日阴历是多少,1953年4月8日农历是多少(6)

土家响铃裙

香港有位商人知道后,找到田昌杰,愿出价28万元购买这件土司王服,但被田昌杰谢绝了,他说:“我是向王天子的后人,不能忘记祖宗,祖上留下来的东西,还是要留在土家山寨,要让外地人来到土家有个看头,通过这一件件文物,让人们了解土家人的生活和演变历史。”

收集到的土司王服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受到商人的青睐,田昌杰又想起在乐园大吉岭见到“响铃裙”,田昌杰再次来到乐园,给李氏大娘做思想工作,但还是没有成功。之后,每年逢“六月六”(晒衣节),田昌杰被带着礼物行百里路去看望这位大娘,并找机会给她的子孙做工作,动员大娘献出响铃裙。还是没有效果。

直到10年以后,大娘90岁生日,田昌杰又去了,大娘已知留日不多,她也为田昌杰的精神所感动,在老人辞世之前,终于将“响铃裙”卖给了田昌杰。

转眼间,到了1991年,田昌杰徒步长阳山山水水,7年间,耗资8万多元,收集到土家族服饰、劳动工具、饮具、钱币、陶瓷、石雕木雕、土司法具、铜铁娱乐器、古书、碑刻文字等以巴文化为主体的文物多达千余件,并在自己家中,建成了小型土家族民俗博物馆,成为中国首家私立土家族民俗博物馆。

田昌杰的事迹渐渐为媒体所知悉,1991年秋,湖北日报邹记者在长阳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陪同下,来到资丘梓良园1组,采访了田昌杰,并以《一个土家农民的追求——记田昌杰搜寻发掘长阳土家文化二三事》为题,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这也是田昌杰第一次被省级媒体报道。次年1月3日,同题新闻在宜昌日报发表。之后,田昌杰的事迹频频见诸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这些宣传又鼓励了他,为他的文物收集不断注入活力。

1953年4月24日阴历是多少,1953年4月8日农历是多少(7)

古老的土家鞋

2000年6月20日,田昌杰受湖北省民宗委之托,代表湖北远赴云南昆明,参加了“首届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这次博览会湖北共展出土家民俗展品71件,其中田昌杰一人就提供了68件。田昌杰展出的土家族古装,大放异彩,参观者络绎不绝。

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晋有、云南省委副*王天祥和湖北省副省长苏晓云等领导,也来到展厅,对田昌杰的展品赞美有嘉,并与田昌杰其合影留念。这次博览会,田昌杰收获颇丰,他的展品为湖北省捧回了“最佳设计奖”、“优秀陈列奖”、“优秀展品奖”3个金奖。香港文汇报刊文评论说:“田昌杰收藏的民俗文物中,每一件精美的服装服饰,都倾诉着一个历史的传统,每一件绚丽的绣件,都俨然一幅民族的风俗画……”

从云南回来后,田昌杰在长阳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在梓良园1组建了一栋三层小洋楼,这个占地280平方米的小洋楼,成为田昌杰的土家文物陈列馆舍。2001年9月17日,田昌杰正式挂牌“土家民俗文物陈列馆”招牌,馆内存列各类土家民俗文物1800多件。2009年田昌杰又分出部分土家文物,陈列到宜昌点军三峡车溪土家族民俗风景区。数年之后,因种种原因,这批土家文物展品回归长阳故里。

在收集土家族文物、探查古庙古坟、钻洞探险的同时,田昌杰还遍访各地贤达、乡村老人,记录民间故事,地名故事和民俗习惯,获得了100万字的文字记录。1997年,他挑选部分记录文字,以《巴石花》为书名,将收集到的虎方民间故事、嫁娶礼言等民俗整成成册;2019年,他把收集的土家族民俗文物整理成画册,以《巴人遗风》为题推出,为土家族民俗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其中不乏孤品和精品。

1953年4月24日阴历是多少,1953年4月8日农历是多少(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