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历法的掌握,古人在阴历和阳历的基础上,又将二十四节气添加进去,发明出来一种新的阴阳合历,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可以说,农历是一部以阴历为基础兼顾回归年,统筹太阳、月亮、地球三者间运行规律,又能与四季保持同步的合历。
《周礼.春官》中说:“正岁年,以序事”。郑玄注曰: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时作历矣。
前面我们说过,阴历与阳历在时间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阴历年要比阳历年时间走得快一些。因此,古人在制定农历时设置了“置闰法”来平衡两种历法在时间上的差异。这样,就导致了有些年份的农历年是12个月,有些年份的农历年是13个月,而多出来的那一个月,就被人们称之为“闰月”。
注意,这里的“闰月”指的是农历年份中的闰月,并非是单纯的闰二月(即有29天的二月),它可以是任何一个农历月份。
古人云:“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为了匹配四季的变化,不至出现“冬天穿短袖,夏天下大雪”的情形,闰月放在哪个月,闰几月,还需要考虑到和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是表示季节、物候和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从立春开始,每月一节令,一中气,一一间隔,分布于二十四节气当中。
由于“置闰法”(三年闰一月,五年闰二月,十九年闰七个月)的关系,闰月的出现,就导致某些年份中的某个月份是没有“中气”(即每个农历月份中的第二个节气)的,这个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历法上便把它作为上一个月的闰月。
今年的农历二月的中气(春分),刚好是落在月末的最后一天,这就导致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只有清明一个节令,没有中气,所以2023癸卯年闰二月。
“十年难逢闰二月”是怎么一回事?俗话说:“千年难遇正腊月,十年难逢闰二月”,如果你仔细研究历年以来的闰月分布情况,就会发现每个农历闰月出现的概率并不是平均分布的。这是因为,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个椭圆形,这就导致了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出现了时远时近的情况,从而产生了一年四季中的白昼时间不同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