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二:着色不良。在保护地栽培草莓中,有的农户种植的草莓进入采收期,果实着色不均匀,果实多呈粉红色,靠近果蒂的部位发白不转色,虽风味影响不大,但产品的卖相欠佳。据观察,出现草莓着色不良主要原因是棚室内温度偏低、光照不良造成的。温度和光照会影响果实内源激素的形成和作用的展现,从而影响叶绿色的降解和花青素的形成和着色表现。
据研究,保护地草莓着色需有效积温800~1200℃,草莓果一般需在10~25℃条件下才能着色,在20~25℃着色较好,着色速度快,如果持续低温或白天温度过高、光照过强,会使草莓果实中的叶绿素分解迟,花青色形成慢,出现着色不良现象。
因此在栽植草莓时,要控制好棚内温度和光照条件,防止草莓果着色不良,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温度不低于5℃,夜间温度过低时,应及时加盖草帘提高温度。天气条件恶劣,设施条件又难以将草莓生长环境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温和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来促进草莓生长,提高对逆境条件的适应性,提高草莓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据了解,草莓生长期使用碧护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有促进生根、提高抗渍抗冻能力、促进果实生长发育等作用,有利于草莓的着色。
问题三:低温光照不足易严重出现白粉病危害。保护地栽植草莓,当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草莓极易感染白粉病。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草莓的叶、花和果实都可被反复侵染,导致植株早衰、结果率下降。果实染病后停止生长,易烂果,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丰产性及耐贮性。从生产上来看,在低温寡照时保护地草莓白粉病发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气候因素。该病为为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病适宜温度为15~25℃,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发病。病害发生要求的最低湿度为40%,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深秋至早春遇连阴雨天气,低温寡照,湿度大,病菌分生孢子不断产生并反复侵染,极易造成病害大流行。二是品种因素。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明福、益香较抗病,丰香极易感病。三是栽培因素。连作大棚发病早、发病重;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嫩绿,抗病能力较差,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