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习新中国史,有必要深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背后的故事。
以笔为枪,用音乐唤起国人的斗志。田汉和聂耳创作的这首激动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蕴含了团结、不屈不挠、不甘受压迫、居安思危、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田汉有着诗人的敏锐神经、政治活动家的果敢担当,家国情怀、时世忧患常萦于怀,在歌词创作中集中了特殊情境下的关键词:“起来”,“奴隶”,“血肉”,“长城”,“中国民族”,危笃的时候,“吼”声,“大炮飞机”,“前进”,它们奔腾、燃烧、冲撞,组成新的诗行,排成铁的阵列,筑成文字的长城。
曲作者聂耳早已知道剧本《风云儿女》的故事内容,找到夏衍第一句话就是“听说《风云儿女》的结尾有一个主题歌?”主动要为这首歌谱曲:“我干!交给我。田先生一定会同意的。”因为从《开矿歌》到《毕业歌》,田汉、聂耳成功合作确实不止一次了。日本军国主义文化的咄咄逼人,激起了聂耳的无限斗志,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进行曲。电影文学剧本称此为“军歌”,影片中又提到了东北有义勇军。军歌,义勇军军歌,进行曲,义勇军,最后定名为《义勇军进行曲》,比《国际歌》更明快,比《马赛曲》更激昂。
《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后,传唱这首歌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文化,革命的号角。在一二·九运动中,它成为广大爱国学生的战歌。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义勇军进行曲》是最为流行的军歌,奔赴各地的宣传队进一步将这首雄壮的歌曲传唱出去。5月23日,世界学联代表到访武汉,华北歌咏团为他们用英文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延安各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7周年纪念大会上,鲁迅小学学生于龙江指挥全体人员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而后,通过援华国际友人、赴海外华人及中国政府的宣传,《义勇军进行曲》在国际社会引起反响。
最流行的抗战歌曲成为新中国国歌。抗战胜利后,陶行知将《义勇军进行曲》重新填词,作成《胜利进行曲》《民主进行曲》,表达了胜利喜悦之情,以及对民主团结的吁求。在反美扶日、争取民主的群众运动中,《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同声唱响。在解放军节节胜利的军号声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召开,发出了征集新中国国歌的启事。据会议记录,马叙伦提议以《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针对李立三认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歌词不妥的修改建议,*支持张奚若、梁思成“主张曲词都不修改”的意见,怀着安不忘危的忧患意识,以及对新中国美好远景的憧憬,*提出过渡性的方案:“改还是要改,但旧的还是要。”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明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并在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上,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可见,《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意在记载中国革命历史。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国歌曲子仍然采用聂耳谱写的原曲,而歌词由集体重新填写。步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顺应人民的呼声,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从此,《义勇军进行曲》回响在中国女排夺冠的奥运赛场,《义勇军进行曲》回响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义勇军进行曲》回响在申奥、申博成功的不眠之夜……“前进进”的时代壮音,从此长伴中国人民坚毅前行的稳健步伐。国歌深入每位国人记忆血脉,危急时刻,《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海外公民通往祖国的回程票。面对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家封闭隔离的武汉市民打开自家窗户引吭高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的歌声从一栋楼传向另一栋楼,一片歌的海洋。在《义勇军进行曲》壮音中高歌猛进的中华民族,一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对每位公民来说,学新中国史,应该深入了解国歌背后的故事,并且要用心唱好国歌。这是因为,每一次国歌奏唱,每一次国歌礼仪的普及,都在提示国人铭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铭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而献出生命的先烈、先贤,进而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感受到时代使命。唱好国歌,不仅能从中传承民族精神,也能坚定文化自信,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相信,一个更为理性成熟的现代中国社会将因此成长,一个不忘历史、紧扣时代的民族将更加团结有力。(久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