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Pinea:我们了解到话剧新作《曾经如是》大获成功,得到强烈反响,将来会考虑在其中加入VR元素么?
赖: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VR技术跟剧场演出,有他一定的根本上的差异。如何把这些不同的元素运用到一起,需要用一番心思。尤其不同的是,VR是个人的观赏经验,而戏剧是一个集体观赏经验。
VRPinea:您对当前VR技术的发展看法如何?在您看来,VR电影等VR 艺术表现形式,在未来的内容文化产业中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赖:VR真的是非常特别的一个新媒体,能创造出一个新的现实。而在剧场里,我们用每一部不同的戏的演出来创造新的现实,而且都是不同的现实。将来这两者如何能够合并在一起用,应该是要找到适合的作品才行。
刘荣
“期望能尽快让观众体验《牧羊人的故事》”
VR版《牧羊人的故事》导演刘荣,为Oculus Launch pad和谷歌Jump Start项目的创始成员,刘荣热衷于用电影和VR重温历史,以揭示那些边缘化人物鲜为人知的故事。
VRPinea:刘导您好,方便透露下内容上为什么会选择《牧羊人故事》?您认为这段故事的哪些方面和VR电影的特质相契合?
刘:《如梦之梦》是赖声川导演最著名的话剧之一。创新的环绕式剧场和长达八个小时的形式是话剧界很大胆的突破。
当时我们想改编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如梦之梦》的核心概念和精神,强调我们在梦中的经历和体验其实就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梦我们更能够珍惜和理解我们的真实生活和存在。所以《牧羊人的故事》非常契合的表达了这个观点。
同时这个段落也适合一部VR电影的时长。360度电影这个媒介能够很自然的表现梦境,利用2D和3D影像的转换一层一层的显示给观众,把他们带进沉浸式的体验环境中。
VRPinea:VR电影的制作相较传统电影有何不同之处?您和您的团队在制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刘:360电影的制作比传统电影在技术方面更加复杂。首先,它更是一种环境式的表现。创作人无法掌控观众每一刻的视线关注。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注重许多方方面面的细节。譬如3D音效,场景的空间设计。
《牧羊人的故事》是一部3D立体电影,所以空间和美术的设计尤其重要。当然后期也更复杂,需要调整立体成分、缝线等工作。我们在后期调整立体成分时遇到许多挑战,我们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建立了有经验的团队协同工作。
VRPinea:用VR技术制作影片非常具有实验性,请问您为何会进行此次尝试呢?在您看来,用VR技术表达故事,会给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刘:赖声川导演喜欢用莲花池式的剧场做演出:观众坐在中间,演员围绕着观众来表演。这本就是一种沉浸式的表演方式,所以《如梦之梦》话剧非常适合VR 360度的改编。
VR电影和传统电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媒介。我很期待VR行业的发展,因为我们还在最早期的开发实验阶段,还在琢磨如何用360度表达故事,这如同电影在19世纪初的环节。我很期待,我认为沉浸式媒体早晚会成为我们的主流媒体之一。
VRPinea:去年12月在上剧场的观众现场体验了《牧羊人的故事》VR电影的片花。观众体验后的反响如何?是否达到您的心理预期?
刘:我们对现场的展映结果感到满意。好些观众记得《牧羊人》这段故事,告诉我们他们感到身临其境,非常喜欢这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