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着不足,那便去改进。从运-5到运-5B,再到更为先进的运-5C,运-5一直在努力。为了能够在竞争市场上与运-12一决高下,运-5C再一次迎来大更新:加装了翼梢小翼、GPS自动导航系统,机舱内的传统仪表也尽可能被液晶显示屏所取代。如今的运-5早已经令人耳目一新,不然它何德何能从1957年生产到2011年?
在70年代前,中国空军的运输机装备都是相当杂乱的:建国前期、初期获得的美制C-46、C-47,建国后引进的里-2、伊尔12、伊尔14、安-2。唯一的国产运输机只剩下数量最大的小型运输机运-5,而运-5自然被委以重任。除去客运型、货运型以外,还有农业型、跳伞/空中支援型、救护型等支线产品,这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通用航空所有的领域。在无人机技术发达的现在,运-5还专门改装过无人运输机使用——这对于中国无人机的技术来说,还填补了一个空白:运-5无人运输型还是中国首架无人运输机!
"空中拖拉机"熟悉拖拉机的人肯定知道,主流的小型农用拖拉机基本上是摇把启动。而熟悉运-5的人肯定知道运-5的机舱里有个摇把和一个插孔——这便是运-5启动发动机用的。再加上那具星型气冷发动机巨大的响声、运-5轻盈的机身在气流中不可避免的颠簸,它被赋予了一个别致的称号:"空中拖拉机"!
而这台拖拉机关于它绝无仅有的备份启动模式还闹出过不少的经典段子。在一位老地勤还是小地勤的时候,雄心勃勃地报考空军飞行员(那时符合条件的地勤是可以报考飞行员的)。这位未来的"天之骄子"虽然过了综合素质关和政审关成功进入了航校深造,飞行技术的学习也没能难倒他,却折在运-5和一次并没能成功跳伞的跳伞训练上。
运-5的颠簸是出了名的。不过对于这些即将要从机上跳伞的学员来说,一阵阵的颠簸似乎在宣告最令人害怕的那刻正在向自己一步步地紧逼。但对于新兵蛋子来说,第一次跳伞会安排在回程——更重要的是体验飞行。于是飞机在兜了个大圈子之后往机场飞,这时距离机场大约20公里。闹剧一般的东西在这时发生——飞机无故空中停车,失去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