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红高粱独特之处,莫言红高粱中各个人物的特点

首页 > 三农 > 作者:YD1662023-11-20 05:34:03

2000年,正是网络小说风靡国内的时候,就当许多国人以为中国文学开始走向快餐化的道路时,一份二十世纪中文小说在世界的榜单横空出世。

莫言的红高粱独特之处,莫言红高粱中各个人物的特点(1)

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其中长篇小说《红高粱》一时间风靡海外,让许多外国人看到了作家莫言笔下充满神秘色彩的东北高密,成为了我国文化输出的典范。

不仅在海外脍炙人口,《红高粱》在国内也收获了大量的书迷,更是有学者拿它和马尔克斯的传世巨著《百年孤独》进行类比。

那么《红高粱》到底是凭借什么风靡全球的呢?

焕然一新的阅读体验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部文学作品如果能获得非常广泛的认可,就一定是有它的特色之处,而提起《红高粱》,从翻开书本那一刻开始,就拥有了和传统小说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

看过《百年孤独》的读者一定对这部作品的开篇记忆犹新: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个开篇最吸引人的点就在于,作者巧妙地将单向的时间轴进行了翻转,简短的一句话中隐藏着大量的信息,让无数读者赞不绝口。

如果说马尔克斯只是用这种方式来引出整个故事,那么莫言就是将这种形式贯穿在了整部《红高粱》的叙述里。

莫言的红高粱独特之处,莫言红高粱中各个人物的特点(2)

整部《红高粱》的时间线非常冗杂,从戴凤莲跟随余占鳌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写起,却又突然跳跃到了戴凤莲坐上花轿准备出嫁,出嫁的对象是单扁郎。

这条线的叙述却又再次戛然而止,戴凤莲突然又成为了余占鳌的妻子。

这样混乱的时间线很容易让读者一头雾水,却也是《红高粱》的魅力所在,当了解整个故事之后,会有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通透感。

这种通透感让读者欲罢不能,却也同时对作者把控全局的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毫无疑问,莫言的《红高粱》,将马尔克斯“扭转时空”的能力运用得淋漓尽致,让整部作品和《百年孤独》一样,笼罩上了一层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但是开篇就这样写的话,不会让部分看不明白的读者知难而退,放弃阅读吗?

这就牵扯到了《红高粱》对于传统文学更大的挑战——大尺度。

很多读者刚读《红高粱》,都有着这样的感觉:莫言真的太敢写了。

莫言用通透的笔力,写出了很多寻常文学作品根本不敢写的桥段,余占鳌和戴凤莲在长满红高粱的野地里肆意云雨,极具真实感的场面描写让无数读者浮想联翩。

莫言的红高粱独特之处,莫言红高粱中各个人物的特点(3)

除去这些“释放天性”的描写,《红高粱》对于战争残酷的描绘更是让许多人仿佛身临其境,比如罗汉大爷被活活剥皮致死,或者将花轿比作棺材,说它“不知装过多少死尸”,书中真实到恐怖的细节让人不免毛骨悚然。

而这样一部充斥着血腥、*戮和*的作品,为什么却让人爱不释手呢?

正是因为莫言用这样“大尺度”的形式,描绘着一个向往自由、解放天性的故事内核。

什么是自由?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莫言在《红高粱》中给出的答案就藏在书名“红高粱”里。

红高粱作为东北高密农村一种十分常见的农作物,在莫言笔下被赋予了全然不同的自由。

在莫言眼里,“自由”的定义就和红高粱一样,解放天性、充满生命力。

红高粱是最容易生长成熟的农作物之一,在收成不好的年份中,红高粱往往是所有作物中长得最好的,这正是因为环境影响不了它向着阳光生长的坚韧。

正如学者安索尼所评价的那样:不管中国及其人民处于何种状况,不管在红高粱的周围有着什么样的痛苦和忧愁,红高粱依然继续生长,忘掉了那些遭受的苦难。

莫言的红高粱独特之处,莫言红高粱中各个人物的特点(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