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同时,它也成为了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淋漓尽致地证明了他的美学观念和创作天赋。
这部小说以抗日战争,以及20世纪3、4十年代的高密东北乡民间生活为背景。通过余占鳌率土匪对抗日军,和戴凤莲、余占鳌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构建出了冲突与纠结之间的生命赞歌。
许多年过去了,《红高粱》也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和电影,大家都知道这部作品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
所以,今天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说一说,《红高粱》这段“欲说还休”的故事,究竟好在哪里?又为何如此受欢迎?
1. 闪回,是莫言有别于《百年孤独》的创新为什么说《红高粱》是一段“欲说还休”的故事?
这还要从《红高粱》的故事节奏说起。
故事是从1939年八月初九,戴凤莲送孩子豆官,跟随余占鳌的土匪兵,去伏击敌人的汽车队开始的。
一句“我父亲”、“我奶奶”,既交代了戴凤莲和豆官的母子关系,又以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将人物的内心活动,丰富地表现了出来。
戴凤莲16岁时,已出落得丰满秀丽,于是她父亲便做主,把她嫁给了“高密东北乡”的富二代单扁郎。
单扁郎在镇子上,可是个炙手可热的女婿人选。尽管他被人疯传患有“麻风病”,却仍然挡不住别人想跟他家结亲。
伴随着青春期的强烈焦虑,和一抹淡淡的孤寂,戴凤莲盼望着她的丈夫,能识文解字、眉清目秀、知冷知热。
终于盼到了婚期,上了花轿,戴凤莲却哭得成了个泪人。
然后,戴凤莲就莫名其妙地成了土匪头子余占鳌的媳妇。
戴凤莲为什么会成为余占鳌的妻子?
是因为余占鳌“霸王硬上弓?”
豆官是单扁郎的孩子,还是余占鳌的?
小说并没有在开始就点破,而是故意制造阅读的悬念,在现实的冲突中,利用“闪回”的跳转方式,回溯了戴凤莲和余占鳌相遇、相爱的过程。这就是“欲说还休”的写法。
要说一件事,却又故意将顺序打乱。这样的叙述方式,吊足读者的胃口,让人忍不住好奇,继续往下读。
这让我想起了菲利普·克洛岱尔的《布罗岱克的报告》,也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故意设下层层悬念,在回忆和现实的相互交叉中,为读者讲述了一件离奇的“*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