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5月31日,记者从黄山市人社等部门得知,针对企业“招工难” “用工难”问题,黄山市决定财政出资1000万元,用于校企定制培养计划和市外招引技术人才计划,培招对象是高校及高、中职类学校毕业的技术类人才。近期,黄山市还推动实施引凤回巢(黄山在外人才)、引进外地人才等战略,如为屯溪一中、医院等单位招引人才(此前已报道),以振兴教育、医疗事业。
据了解,出台这些政策的背景,是基于黄山市存在常住人口外流严重、人才缺少、企业招人越来越难等诸多现实困境。最新数据显示,黄山市常住人口 133万人,其中15-59岁的占比61.58%。黄山市少儿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低,安徽省16个市里倒数第二;老年人口占比高,16个市里排名第一。而且青年、壮年人口外流严重。初步了解,目前黄山市跨地区外出就业的农民工32万多人,占总数58%。黄山市内学校的每年毕业生(高校、高中职)约8900人,其中留在本地就业的只有约2500人,占比28%。
今年一季度用工数据分析,黄山全市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和民营人力招聘机构的用人单位1943家,招聘岗位28640人,求职人员26616人,用工缺口明显。从数据看,全市技能人才有1500到3000人的动态性缺口,结构性招工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当前,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经济发达的 三四线城市也各出大招吸引人才,很多地方对35岁以下的年轻人都欢迎。黄山市青壮年外流严重、老龄化趋势明显,是这个背景下出现的现实问题。
黄山市毗邻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工资薪酬、医疗教育、生活环境对青年人口吸引力大,还有部分人去了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大城市的选择机会及发展空间大,青壮年用脚投票,去了大城市就业、打拼,毕竟,情怀与乡愁难敌现实。其次,黄山市总体薪资水平偏低,且少数企业过度压缩成本,甚至不办五险一金,部分企业劳动环境和工作强度存在问题。此外,还有学校专业设置有待优化、政府就业引导不力等原因。其中,黄山市及区县政府在吸引毕业生就地工作等方面,还缺少有足够吸引力的资金投入机制、政策完善机制等。
黄山市生态绝佳、文化独特、旅游兴旺、交通便利,但产业单一尤其支柱产业少,人口太少(全省第二少),经济总量全省倒数第一,发展后劲不足。目前,黄山市在实施综合性的产业发展战略,希望通过新兴产业、创新创意工程、招强引强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实质性的发展。
很多市民通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建议称,黄山市除了维护好生态、保护利用好徽州文化,还应该在产业、房价、收入、教育等方面持续努力,通过综合营商与人居环境的改善,吸引人才回流。其中,房价应稳控,要学习外地经验,从土地出让开始限价,通过三五年努力,把城市房价稳到国内同类同等城市的基本水平。房价稳,利于本地人刚性需求,压制投资投机,也能吸引外来定居性购房。其次是通过产业、产能的提升发展、让工业商业经济等能较快提升,扩大就业面,提升总体收入,让就业者的实际收入年年有提高,让生活越来越有幸福感。
再是突出抓好教育,黄山高新区近年来发展快速,经济蓬勃,新城区架构基本形成,但是,高新区的主城区(有屯溪一中、昱城学校、实验小学)教育资源分布与质量都有待提高,包括公办幼儿园不够。其中,新潭镇从乡镇地位到融入了城市核心区,但教育师资与硬件薄弱,匹配不了城市新区的发展地位,制约了该片区发展。屯溪区教育投入较大,但公办幼儿园欠债严重,每年无数家长为了孩子入园焦虑不安(公办园少,民办园收费与师资缺少优势),黎阳等区域的小学布局不够,将面临孩子上学远、上好学校难问题。
教育不强,人心不稳,青壮年希望收入提高、买得起住房,更希望给子女就地提供好的教育等条件,希望老人买菜带孩子看病更便利。在这方面,政府应该打破本本主义,“来了就是黄山人,来了就是屯溪人,来了就是高新区人......” 不要怕人进来,要舍得在教育上花大钱,不断做好自身的教育、医疗等服务,吸引更多人。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吴永泉
编辑:唐恒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