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水泥公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也都入户了,村子里装上了路灯、建起了广场、公园、公厕,连保洁员都有了,别说老人了,就是年轻人都想建个小洋房常住村里,现在的农村又热闹起来了”。说起村里的变化,韶关南雄市东坑村村民胡天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党建引领 村民参与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位于南雄市百顺镇东南方的东坑村,是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全村辖10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082人,常住人口316人。之前村子里基础设施差、家禽满村跑、垃圾随意丢,一到晚上村子里黑漆漆一片,没有生机。
2018年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东坑村党支部立足实际,探索“党建引领 村民参与”模式,通过党员带头、乡贤助力、群众参与,因地制宜推动东坑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真正做到民思我想、民需我做、民求我应、民困我帮,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东坑村加强党建引领,定期开展“我是党员我先行”活动,在日常保洁、疫情防控、森林防火、帮扶群众等方面有效地发挥了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实行党员包户责任制,党员干部定期到村里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情恳谈,收集群众意见和需求。针对村庄存在的活动场所匮乏、公共设施简陋、人居环境差等问题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建公园没地,党员带头拆了自家的破旧泥砖房“让地”;巷道硬底化缺资金,村民自己出工出力;村庄环境日常维护难,村民争当起了“流动保洁员”。
东坑村叶屋村小组现有户籍数93户434人,村民共有农田125亩,其中70多亩农田位于叶屋黄田坝,别看黄田坝距离村小组不到一公里,但是由于没有路,村民只能蹚过一条小溪才能到达。农忙时节村民肩上有重担、脚下路不平,年轻人走还好一点,看着老人颤颤巍巍地通过小溪,心里很不得劲。这成为村民的一块心病,大家做梦都想在小溪上建一座桥梁。
乡村振兴工作开始后,东坑村由南雄市税务局派出驻村第一*驻村,党支部积极争取7万元帮扶资金修桥修路。国庆节一过,伴随着挖掘机轰隆隆的声音,桥梁地基开挖了,村民奔走相告。
就地孵化 筑巢引凤
人才振兴工作稳步推进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百顺镇始终将人力资源开发培育放在重要位置,突出“接地气、实用型、用得上”新型农业人才培育,既筑巢引凤引进外来人才,又就地孵化培育本土人才,为乡村振兴凝聚一批具有相应学历水准并回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人才。
百顺镇积极对接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开办2021年妇女生态农业技能培训班。培训班就生态农业、果蔬种植、家禽养殖零排放、农产品市场与销售开发等现代生态农业种养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带领学员到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后期基金会还会对学员的产业项目进行持续跟踪和技术服务指导,对可扶持项目,基金会将予以1万-3万元项目支持。
另外,百顺镇党委政府积极带领镇、村干部走出去,先后前往韶关曲江、乐昌等现代农村产业园基地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及产业园管理理念,通过实地学、现场问,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同时,邀请韶关敏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团到百顺为乡村振兴“把脉问诊”“开方抓药”,推动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线上 线下
消费帮扶取得新成效
百顺镇地处山区,距离南雄市58公里,往返一趟要3个多小时,农产品走不出大山,成为制约百顺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乡村振兴工作队7月入驻后,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村民普遍存在农产品变现难问题,立即开展入户摸排工作,建立农产品滞销台账,积极联系超市、收购商、餐饮店。
为了节约成本,工作队既当“搬运工”又当“运输队”,将自己的车尾箱变成“移动仓库”,提供农产品“上门收货—装车—转运—交货”一条龙服务。
3个月以来,四处奔跑为村民“带货”帮助农产品“出山”,已成为队员的工作常态。截至目前,工作队累计为村民、合作社销售土鸡、土鸭1500余只,销售农家米、小黄姜等2万余斤,销售瓜果8000余斤,累计为村民增收近23万元,激发了村民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致富的信心。
“以前家里的南瓜、冬瓜都卖不出去,不是烂在地里,就是拿来喂鸡。”村民谭福亮非常苦恼。
“百顺镇地处山区、空气好、污染少,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发现百顺镇种养出来的农产品很受市场欢迎。我们目前结合电商销售“线上 线下”推进消费帮扶,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更多销售模式,激发村民发展产业意愿,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百顺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董江桥想出了好点子。
今年以来,百顺镇始终把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通过“531”实践活动,各党组织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镇村干部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感使命感大大提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办实事的成效凝聚民心,以解难题的成果汇聚民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全媒体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李思番 吴慧 邓群英
【作者】 叶志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