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蟠龙镇县团级名人,原宝鸡县名人录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03 09:32:27

炎帝在宝鸡的足迹

作者:张永涛

蒙峪沟

从宝鸡市区出发,沿着省道212陇凤线向南行走约六七公里,巍峨的秦岭山脉若隐若现,清姜河水自山之中缓缓流淌。在即将到益门堡时,会看到东边有一座从秦岭脚下延伸出来的山,它叫常羊山。顺着常羊山下的神农门牌楼向东可进入蒙峪沟。

蒙峪沟里的几个村子已经合并,统称为蒙峪沟。十多年前,这里曾聚集一些外地来的流浪画家,他们看中这里的自然风光,于是这里曾被称为画家村,但后来又渐渐消失。蒙峪沟的村民们坚信炎帝神农氏就出生于这里。

姜先生是专程从北京来祭拜炎帝的,我们在蒙峪沟拍照时相遇。他告诉我,他从北京一所矿业公司退休。作为炎黄子孙,他曾去过黄帝陵,觉得这一生必须要拜拜炎帝,于是就不远千里来此寻根。

五月的蒙峪沟弥漫着泥土和山花的芬芳,在开满蔷薇的一户人家门前,我们向一位姓夏的妇女打听关于炎帝的故事。她笑笑说,算是问对人了,她的娘家就在朝里走几公里处的夏呀壑村,小时候放羊挖药都在这山里。听老人讲过,神农母任姒感神龙而孕,怀了三年才生下神农。神农头上天生有两只牛角,满身长满疮病,族人们都以为生了个怪物,悄悄地将他弃于荒野。任姒醒来不见儿子,伤心痛哭,到天快亮的时候,忽然听到婴孩哭声,等她寻声而至时,见鸟儿为她的孩子啄羽铺身,麋鹿为孩子衔草覆盖。任姒见状,赶忙裹好孩子,来到清姜河东。半夜,任姒被一阵“嘎嘎”的笑声惊醒,她睁眼一看,只见九条小龙在向儿子喷水嬉戏,她一挥手,小龙不见了,却有九股山泉奔流而出,儿子就在山泉里快乐欢畅地洗呀,玩呀,很奇怪,身上的疥疮没有了,两只牛角也脱落了,昨日还“呱呱”而啼的婴孩,转眼间已经变成美少年。

讲到此时,妇女指着不远处插旗杆的地方说:在宝桥19号楼的后山上,那里有炎帝庙,今天农历十五,正是庙会,一些老人都上山朝拜炎帝去了。”顺着她指引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人坐在三轮车上销售香表纸钱。妇女还告诉我们,他们当地人把杏叫神农杏儿,把这里产的柴胡叫蒙胡,杏儿最早是神农教会大家种植的,柴胡也是神农发现能当药治病的。

峪泉

瓦峪已经从今天的地名中消失。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宝鸡当地政府为了便于组织生产,将邻近的瓦峪寺、瓦峪堡和九龙泉三个自然村合并,从其中两个村名中各取一字成立了“峪泉”村,从此才有了峪泉村的地名。而这三个村与史料记载炎帝的传说都吻合。比如《凤翔府志》、《宝鸡县志》和《中国名胜辞典》中均有记载:炎帝神农氏生于陈仓姜水东岸的蒙峪沟,长于瓦峪,沐浴于九龙泉。

从今天的地形图上来看,三个地名均在清姜河的东岸,直线距离不到十公里。峪泉村村民活动广场与神农祠连为一体,南侧的宝天高速公路与北侧的凌云公路将神农祠加在中央。神农祠大殿坐西朝东,北边空地有几通石碑,其中一通老碑文字已经无法辨认,另一通上书《重修炎帝神农祠碑记》,落款时间是2002年。碑文记载:炎帝和黄帝一样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初祖,神农祠内的浴聖九龙泉自古就有,祠以泉胜,泉以祠名。古时这里松柏参天,殿宇辉煌、钟鼓层楼相对,有泉九眼,涌洌不固。汉唐明清,均有石碑文字记载……

碑文记载的盛况早已烟消云散。眼前,东边紧挨着是村民房屋,三四十米的砖墙上画着炎帝神农氏教人垦荒、种植粮食、采药治病等神话故事。在神农祠大殿旁的树荫下,三四个人打着扑克牌。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健身器材上运动,有儿童追逐嬉闹。当地一老人说,这里是炎帝的娘舅家,今天可以看到的峪泉村神农祠相传为唐代所建,后来又多次修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玉泉村神农祠有古会。

天台山

五月,几朵白云飘在天台山的上空,很自由的那种。在天台山里有座燕麦岭。传说炎帝教民稼穑,种的第一季粮食是荞麦,第二季粮食是麦子。当时麦子没有名字,大家就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炎麦”。这种麦子随着部落的迁徙、扩大,传遍了黄河中上游。在整个天台山中还有太阳市遗址,传说炎帝提倡日中为市。也就是到每天中午时,族人将自己的物品拿到这里来互相交换,这也就是最早的集市。

传说炎帝活了140岁。姜城一带发生瘟疫,炎帝为了自己的部落生存,到天台山去采药。在采药的过程中,他看到一种不知名的长有黄黄的小花的草,就摘下来一片叶子。像平常一样尝试一下,谁知肠子一节一节的断开,他还没来得及用茶解毒,就中毒身亡了。皇帝听到炎帝误食断肠草而不幸逝世的噩耗,当即带领各路部落首领,身着素服,日夜兼程,来到天台山,正遇上安葬炎帝。皇帝亲自主持祭祀。他点燃了八八六十四堆篝火当做香火,又命令九九八十一位部落首领叩拜。后人因为皇帝在天台山祭祀过。也就把天台山称作嘉陵。历史上传说炎帝是农历七月初七去世的,于是宝鸡民间便把这一天定为炎帝的忌日。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带上祭品到天台山炎帝陵去祭祀。

被称宝鸡活地图的蒋五宝发现,站在宝鸡蟠龙原朝南看,整个天台山一带连绵起伏的山脉恰似神农平躺的身躯。而鸡峰山主山峰就是炎帝的头部。天台山正是炎帝的心脏部分。他曾将此情况告诉过许多人,但没引起注意。

史书中记载最早的祭祀炎帝为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这一年,秦灵公在今宝鸡陈仓区县功镇的“吴山之阳”,“设下畤,祭炎帝。”也就在去年,考古发现吴山存在大量秦汉时期皇家祭祀场所。而这一发现也印证了史料记载。

炎帝园

夜里一场细雨,使宝鸡市区的空气变得更为清新。位于经二路西端的河滨公园里,鸟雀在丛林飞来飞去。休闲广场上的太极拳、自乐班各显身手。上世纪九十年代,宝鸡市将河滨公园一部分改为炎帝园,建有炎帝园。

穿过炎帝园大门拾阶而上,仿秦汉风格的高台两侧各有一小亭子,东亭内有钟,西亭内有鼓,寓意为晨钟暮鼓。中央的建筑便是炎帝祠。炎帝祠的门额上书"炎帝故里"四个金色大字,是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所题。两侧有一副对联:耒耜辟开天地混沌,嘉禾结出华夏文明。祠内塑有五米多高的炎帝像。殿堂两侧的墙面是一组内容为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的大型壁画,生动地再现了炎帝率先民创制农具、教农耕种五谷、采药解除病魔、为民尝百草、制琴普乐的情景。

85岁的高老太太手扶护栏,拾阶而上,来到炎帝祠大殿里,她点了三炷香,给炎帝神像磕了三个头,心里默念几句。她告诉我,爱好登山的她,因这几年腿疼没有上来了。今天逢十五,她必须得上来拜拜。她说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不能忘根。就是家族的祖坟,都要经常去看看坟头的草是不是该拔一拔,土是不是要堆一堆,何况炎帝是咱们共同的祖先,更应该来看看。

在炎帝祠西廊和东廊有炎帝传说故事的碑刻和众多国内名人题词。其中一张《炎帝世袭示意图》石刻,倒是说明了炎帝后裔向四周迁途发展足记:炎帝姜炎族娶妻赤水氏,随着时代的变迁,有限的生存环境不能满足部落的发展和壮大。他们一部分留在原地发展,一部分顺着渭水东迁,定居三河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晋冀豫黄河南北的广阔地带。历史还上有一支炎帝部落后来迁移到湖北随县厉乡,那里九井、神农社等遗址,民间也有不少关于炎帝在此活动的传说。同样,在湖南的郴州耒阳县,也有炎帝发明耒耜和尝百草的传说,在湖南酃县还有炎帝陵。但史学家大都认为,这些地方都应该是宝鸡炎帝后裔迁移发展的地方,他们这些部落可能继续沿用了炎帝图腾和世袭号而已。

作者介绍

宝鸡蟠龙镇县团级名人,原宝鸡县名人录(1)

宝鸡青年张永涛,素喜文史,得闲即行,于山川沟峁间求实证、觅野老、史海钩沉,乐此不疲。

来源:广播宝鸡FM93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