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三阳川近代名人录,三阳川石佛镇郭老村搬迁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09 14:37:46

2012年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三届伏羲文化旅游节(瑞映凤凰)

二、为《伏羲文化》(天水首届伏羲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撰写序言

1992年8月江泽民*题词“羲皇故里”是对天水的巨大鼓舞。为了进一步提高天水的知名度,弘扬伏羲文化,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经天水市委宣传部霍想有等先生的策划,充分筹备,1992年10月10日至13日,由天水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天水市社联筹委会承办了首届伏羲历史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的六十多位专家欣然应邀,会议收到论文52篇,经初评有42篇参与交流。对有关伏羲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天水三阳川近代名人录,三阳川石佛镇郭老村搬迁(5)

1992年10月天水首届伏羲历史文化研讨会(报道)

受霍想有先生的邀请,霍松林先生为这次会议的论文集撰写了《序言》。论文集由霍想有先生为主编,以《伏羲文化》为书名,由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发行。霍松林先生的《序言》,不仅“希望在‘羲皇故里’成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伏羲文化研究资料库和《伏羲文化研究》学刊,每隔数年,召开一次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把伏羲文化研究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不断引向深入。”而且认为天水文物考古新进展,为“伏羲故里”与伏羲文化“提供了无数强有力的物证”。高度概括总结了研讨会取得五项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至今有着承前启后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序言》全文如下: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初祖”。天水,则是屡见于古文献记载的“羲皇故里”。随着中华巨龙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张目奋起、昂首腾飞,海内外“龙的传人”满怀豪情,纷纷来到天水寻根祭祖。随着“周易热”遍及五洲,天水的伏羲庙、画卦台以及与伏羲传说血骨相连的山川名胜、文物古迹,又吸引了无数中外学人,飙轮银翼,络绎而至。这种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给“羲皇故里”人民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研究伏羲文化、弘扬伏羲文化责无旁贷,迫在眉睫。天水各界人士有鉴于此,经过充分筹备,于1992年10月举办了首届伏羲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的六十多位专家欣然应邀,对有关伏羲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关于伏羲其人其事,前代学者只就零散的文献资料,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进行阐释,因而无法展示真相。闻一多先生独出手眼,综合运用神话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多种人文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才为伏羲研究开辟了新道路。然而闻先生未能亲到古成纪所在的天水一带进行考察,因而足以证明“伏羲生于成纪”的山川、古迹、民俗和大量民间传说,都未利用。更重要的是,在闻先生撰《伏羲考》的年代,大批的地下文物还未出土,无从取证,所以尽管提出了不少精辟论点,却对伏羲生活地域等重要问题,未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两相比较,在“羲皇故里”举行的这次研讨会则有明显的优越性。

首先,近些年来,在天水一带发掘了一百多处古文化遗址,特别是距今七千八百年的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及其大批出土文物,震惊中外,为研究中国古代人类活动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资料。而大地湾遗址,恰在古成纪范围,其附近一带,既见于古文献记载或民间传说,又至今依然存在的女娲祠、“羲皇故里”砖刻、“娲皇故里”牌坊、白蛇碥、葫芦河、伏羲庙、画卦台,以及以伏羲风姓命名的风沟、风茔、风谷、风台等等,都与大地湾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其密切联系。这就为亲临“羲皇故里”的学者们研究伏羲文化提供了无数强有力的物证。

其次,亲临“羲皇故里”的学者们研究伏羲,虽然同样运用多种人文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然而这些学科本身和闻先生时代相比,已经极大地向前发展了。

从体现研讨成果的几十篇论文看,在“羲皇故里”举行的这次盛会,由于学者们运用先进方法,将有关伏羲的文献记载、神话传说与大地湾遗址、文物以及附近的山川古迹、风土民俗等等联系起来,互相印证,深入探讨,因而对伏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于:

第一,学者们面对事实,摆脱了伏羲属于南方苗蛮集团的成说,得出了与“伏羲生于成纪”的文献记载相同的结论,一致认为天水是以伏羲为代表的华夏先民长期生活的主要地域。

第二,学者们用大地湾遗址、文物以及附近的山川、古迹等等,论证了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取火种、制嫁娶、造甲历、创乐器、造书契等许多发明创造的充分可能性,一致认为天水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第三,学者们认为:从伏羲母的“神婚”到伏羲的“兄妹婚”和伏羲倡导的“媒聘婚”,反映了从杂居群婚到对偶婚的变革,标志着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伏羲被称为“人文初祖”,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学者们认为:伏羲最初应是一个氏族及其酋长的名号。这个氏族不断繁衍,便由成纪向陈仓、中原及其他广大地区迁徙,故在全国许多地区都有伏羲的传说和遗迹。苗族传说以伏羲、女娲为其始祖神,只能从正面证明苗族是伏羲的后裔,而不能反过来证明伏羲、女娲生活在南方。

第五,有些学者提出:伏羲氏族以蛇为图腾,这个氏族通过兼并、联姻等方式,将以马、牛、狗、鹿、鱼、鸟等为图腾的许多氏族吸收进来,便以蛇图腾为基础而综合其他各种图腾的某些特征,形成了龙图腾。因此,伏羲乃是龙图腾族团的始祖。

此外,学者们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了。

这批论文即将结集付梓,奉献于广大读者面前。不难预期:论文中的许多新论点、新结论,必将在海内外学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或认同,或争论,激起伏羲研究的热潮;而论文中提到的大地湾遗址、文物以及附近一带的山川名胜、文物古迹,必将引发海内外读者的极大兴趣,争先来到天水观光揽胜,考察研究。事实证明,“羲皇故里”乃是所有“龙的传人”的故乡,同时也是研究伏羲文化最理想的场所。希望在“羲皇故里”成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伏羲文化研究资料库和《伏羲文化研究》学刊,每隔数年,召开一次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把伏羲文化研究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不断引向深入。当然,伏羲时代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现代文明,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现代文明,远非伏羲文化所能比拟。然而饮水应当思源,继往始能开来。研究伏羲文化,对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豪感,从而以百倍努力振兴中华,走向世界,都会起到无法估量的积极作用。中华巨龙正在腾飞,作为龙图腾族团故里的天水地区,自应急起直追,以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跃居中华腾飞的前列,无愧于“人文初祖”,无愧于万代子孙。

天水三阳川近代名人录,三阳川石佛镇郭老村搬迁(6)

《伏羲文化》(霍想有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5月)封面

《伏羲文化》一书,对确立伏羲文化的概念、推动伏羲文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社会出版作了如此评价:“本书探华夏民族之源,开伏羲文化研究先河,是继闻一多先生《伏羲考》后,第一部综合运用文、史、哲及民俗、社会、考古、地理、人类学等多种人文科学的知识与方法,系统研究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之根基的专著。”

2002年12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在北京成立,霍松林先生与任建新、周巍峙、牟本理、李学勤先生,被推举为名誉会长。会长是邓宝珊将军之子邓成城先生。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国内外热心伏羲文化的团体的个人,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伏羲文化研究,探索中国古代文明源头,开发伏羲文化资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业务范围是:团结和组织全体会员,积极从事伏羲文化研究,为开发伏羲文化资源和探索中华古文明渊源提供科学的论证;向国内外广泛收集有关伏羲文化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文物考古资料和书刊音像作品等,为研究工作积累和提供资料;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以及文化交流活动,扩大研究和创作的成果;指导本会各专业委员会的研究与创作;加强同国内外有关学术团体、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工作者和一切热心人士的联络与合作,进行学术研究与创作的交流,传播伏羲文化的研究成果;组织编辑出版有关伏羲文化研究与创作的书刊和音像制品。

正如杜松奇先生在《殷殷深情系桑梓记——霍松林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所评价:“天水市委、市政府于1992年10月举办了首届伏羲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的60多位专家欣然应邀与会。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于2002年成立,我们邀请霍先生担任研究会顾问,先生积极策划,多方奔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建设性的工作。经过几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努力,今天,伏羲文化已经成为天水乃至甘肃重要的文化品牌,天水也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这与霍先生的大力支持、身体力行的参与、不余力地宣传推广是分不开的。”

三、为天水羲皇胜迹撰书碑记楹联

卦台山又名伏羲画卦台,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天水市区西北15公里的三阳川境内。改革开放以来,卦台山名胜的修复修缮起始于民间。1981年,当地群众自发组织恢复祭祀活动,并重修庙宇。从此将农历正月十六日、二月十五日、五月十三日(龙的诞辰日)定为祭祀日,并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

1999年春节过后,刘建宽等几位家乡的退休的干部商量,觉得应该“弥补卦台山无文字稽考的缺憾”,给卦台山挂匾和立碑。于是,刘建宽、张永仓先生或写信、或亲赴西安登门联系霍先生撰写匾额和碑文事。刘建宽先生回忆说:不久“张永仓先生收到了西安霍老的挂号信,满一张六尺宣上书写着五百多字的碑文,我们都感动不已,整整欣赏朗读了半天。……78岁的霍老在酷暑溽湿中,考证资料,布章构篇,不负众望。他的华章与墨宝,是按原大刻石,现在是立在卦台山上的那通丰碑。”

“画卦结绳”匾是由王发朝、刘兴林、赵德明等64位捐资人镌刻悬挂的,题匾时间是“癸酉年(1993年)荷月(6月)”。霍先生还专门撰书了一副楹联:纳皮兴嫁娶,结网教畋渔,渭河犹奏立基乐;设象契神明,布爻穷变化,陇坂长留画卦台(一九九三年癸酉仲夏邑人霍松林并书)。镌刻悬挂者署名是王剑锋、王宝峰、王宝录三人。

天水三阳川近代名人录,三阳川石佛镇郭老村搬迁(7)

卦台山伏羲庙记碑刻影像

天水三阳川近代名人录,三阳川石佛镇郭老村搬迁(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