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三阳川近代名人录,三阳川石佛镇郭老村搬迁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09 14:37:46

天水三阳川近代名人录,三阳川石佛镇郭老村搬迁(13)

天水市玉泉观三清殿及楹联

三清殿是供奉三清尊神的宝殿。“三清”是道教用语。指神仙所居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个最高仙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按照道家思想,为什么能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呢?天地之道就是“道法自然”,厚德载物。人类社会运行的大道,也应该如此,道法自然,厚德载物。

1996年9月,霍先生来天水主持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写下《天水杂咏》七首,其中一首咏《画卦台》:“一画开天处,毗连大地湾。羲皇如在目,渭水尚潺湲。”此诗曾写成条幅,赠天水友人。

天水三阳川近代名人录,三阳川石佛镇郭老村搬迁(14)

“一画开天处”条幅(1996)

四、为弘扬伏羲文化扶持家乡学人

(1)为《羲皇故里楹联选》撰写序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陈琳、程凯“两位年轻人通力合作”,搜集天水地区的古今楹联,汇集成书,请霍先生写序。霍先生说;他们“编成了《羲皇故里楹联选》,即将付梓,要我写序,我当然乐于讲几句话。”《羲皇故里楹联选》1993年3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陈琳由此一路走来,从搜集楹联,到自己作楹联,业余研习楹联三十余年,如今被选为甘肃省楹联学会会长。这篇“序言”对学习、鉴赏、撰写楹联仍有指导一定的指导意义,兹将霍先生《羲皇故里楹联选》“序言”照录: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配偶,天与地,水与山,高与下,男与女,都是天生的一对儿,不可能有此无彼。这种客观存在的大量事实反映在口语和诗文创作中,就产生了对偶句子。全世界的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是如此,无一例外,非中国所特有。然而,中国的方块汉字形、音、义统一,一字一音,音有平仄,所以其对偶句子既有对称美,又有整齐美和节奏美。至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对偶句子,则只有意义上的对称美,不可能有文字上的整齐美。汉语以外的其他语言,当然也有各自的节奏美,但像中国对联那样上下两句平仄相对的节奏美,则不可能有。正因为这样,在其他语言中,对偶句子只能作为谈话和文学作品的成分而存在,始终未能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试读先秦以来的群经、诸子和各种散文,都会发现许多精美的对偶句子,在骈体文和律诗出现以后,对偶的技巧更加成熟,对偶的方法更加多样。《文镜秘府》里讲对句,已区分为二十九种,因而自五代以来,附庸蔚为大观,形成了对联这种举世无双的独特艺术,珠联璧合,词约义丰。佳联由高明的书法家书写,用于名胜古迹,则为江山添彩;用于书室文馆,则为人物生色,真可谓五洲艺苑一绝!

天水是羲皇故里,从古以来文风很盛。就我个人的回忆来说,少儿启蒙不久,大都要“对对子”的训练。哪怕是穷乡僻壤,每家的上房里都挂对联、中堂。春节期间,家家都贴春联。所有庙宇及名胜古迹等处,都有木制的楹联。如果能把这些联语尽可能完备地搜集起来,经过选择,编印成册,那是很有意义的。如今,陈琳、程凯两位年轻人通力合作,编成了《羲皇故里楹联选》,即将付梓,要我写序,我当然乐于讲几句话。

看完《羲皇故里楹联选》的稿本,感到编排比较好。共分“风景名胜联”、“题咏赠酬联”等九大类。各大类又分若干小类,眉目清晰,“风景名胜”类中的十多处名胜,大多数我都到过,一翻目录,就感到很亲切。

从入选的联语看,前人和今人的都有。前人楹联,多同建筑物一起毁于天灾人祸,倘能根据故老传闻和文献记载,尽量搜集起来,便是一大贡献。稿本中收入的前人楹联已有一定数量,例如宋荔裳纪念馆李景豫联,石作蜀祠雷光甸联、吴可读联,都属佳品,抄写也准确无误,这是值得称道的。不过,就前人楹联而论,也有不足之处:一是文字多有讹误;二是往往将今人所作排在前面,而将前人所作排在后面;三是有些本来应该找到的前人联语还没有找到。

抗战时期,我在天水上中学,常到城南公园去,那里的许多亭子上挂有汪剑平、冯国瑞、王新令诸先生撰书的楹联。不知何时毁掉了,如还有人记得,能编入这个选本也很好。

稿本中编入的今人楹联,数量不少。从“五四”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以来,诗词、古文、楹联之类,已很少有人染指。十年浩劫,这一切更在“扫荡”之列。“国运兴,文运隆。”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春雨,诗词、楹联的创作才蓬勃开展。羲皇故里有这么多人为名胜古迹撰写楹联,是值得鼓励的。由不懂到懂,由初入门到渐入佳境,需要比较漫长的过程,关键在于认真学习、虚心学习、善于学习。我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如果再编一本《羲皇故里楹联选续集》,其入选作品的艺术质量必更为可观。祝愿羲皇故里经济腾飞、文化腾飞,在两个文明的建设方面都跃居全国的先进行列。(1993年春)

(2)为长篇历史小说《羲皇》撰写序言

2016年6月20日,由资深媒体人、剧作家、天水电视台退休职工杨玉峰先生,历经十多年精心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同名电视连续剧本)《羲皇》,在市博物馆举行了首发式。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正茂出席首发仪式。作者用20多年矢志不渝的文化坚守和文化执著,终于付梓完成了这部约60万字巨著,以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大帝为人物原型,以家庭的起源、演进为主线,以教化民众的大易文化诞生为辅线,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讲述了伏羲确立华夏民族的第一个文明家庭的故事。2015年10月,杨玉峰先生请霍先生写序,霍先生说:“生为羲皇故里人,我也曾有志弘扬伏羲文化,却成绩有限,令我万分惊喜的是:家乡的伏羲文化学者杨玉峰先生,认真地把伏羲文化写成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编著成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这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值得赞颂。”霍先生欣然写序,全文如下:

我的家乡天水市,是伏羲的故里,我们民族最早的根文化所在地。从古至今,天水变了,甘肃变了,可根的血脉没有变,龙的传人的厚重历史没有变。从那里延伸开去,伏羲文化的血脉就贯通了整个中华民族,当它传向海内外时,也就渗透向了每一个有华人子孙的地方。

生为羲皇故里人,我也曾有志弘扬伏羲文化,却成绩有限,令我万分惊喜的是:家乡的伏羲文化学者杨玉峰先生,认真地把伏羲文化写成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编著成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这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值得赞颂。

说这部小说是历史小说,那就得有一些历史的依据。多年来,作者根据大量的历史文献、文物古迹、口头传说及其教科书,提出了一个命题,那就是家庭的起源就是文明的起源。在这一命题下,伏羲女娲的故事便有了哲学意义上对整个故事的历史架构。这个命题作为一条新的渠道,也让人耳目一新。

小说和电视剧属于文学艺术范畴,自然要用形象思维的眼光来看。作者经过多年的磨砺,故事已经讲得跌宕起伏,情节曲折,细节生动,人物有个性,有喜怒哀乐,绝非一部粗制滥造的文字游戏。在现时代的背景下,看看我们的先祖如何开创文明?如何创立家庭?如何创制阴阳八卦体系?这对于我们传承五千年华夏文明是有积极意义的。

谨以此言为序,愿众手相携,使作品早日搬上荧幕。

乙未(2015年)寒露于古城西安唐音阁

天水市诗词学会成立于1984年,创办了会刊《渭滨吟草》(后改名《天水诗词》)。《渭滨吟草》自创刊之始,霍先生不仅题写了刊名,而且成为了刊物的忠实读者与作者。《渭滨吟草》刊行逾三十年,有读者(白帆)评论说:“书名《渭滨吟草》四个大字由霍松林先生题写,至今题词看上去还那么刚劲有力,雄浑洒脱。……《渭滨吟草》就如大海中的一滴,也许它的存在并没有引起大众的熟悉与关注,但只要是金子它总会发光,并放出万道金光,光芒耀眼。秦州自古多才俊,天水独特的人文地理、历史积淀、山脉地气,孕育了一大批像天水诗词学会诸公之类的高洁人物,并影响着天水诗词界新秀层出不穷。愚人以言;天水之《渭滨吟草》,陇上人不可不读。今夜清风月明,四周哑无声寂,细读《渭滨吟草》直至深夜,尚意悠未尽,感慨万千。”

天水三阳川近代名人录,三阳川石佛镇郭老村搬迁(15)

《渭滨吟草》题签封面

五、为天水书画院作赋并撰写碑记

中国的诗书画,是千百年来形成与发展的反映中华文化与艺术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将诗歌、书法、绘画融为一体,汇时代、社会、情感于一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中有诗、书中有画。好的诗书画作品,赏心悦目,令人神往,往往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2008年4月,霍先生《贺天水书画院成立》云:“陇山覆绿渭河清,社会和谐百废兴。书画更铺天样纸,共挥健笔颂文明。”天水是“大汉之名郡,惟伏羲之故邑。画卦台高,人文蔚起;麦积窟邃,妙相纷呈。”霍先生认为,“诗教之功殊巨,美育之力无穷”,建立书画院的目的是,要发挥好诗教、美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教化”作用。振铎陇坻,探学海之骊珠。陶情冶性;敦品砺行;净化风俗;美化心灵。“铺天样纸”,“挥健笔”为振兴伏羲故里服务。霍先生为天水书画院撰书的长赋与碑记内容是:

(1)《天水诗书画院赋》

《天水诗书画院赋》简要概括了天水诗书画的建院历程,寄语天水诗书画院能够承前启后,“竞挥彩笔创辉煌”。《赋》的全文是:

绘吟璧合,世传辋川之图;书画珠联,人羡襄阳之舫。形神兼备,吐滂沛乎寸心;情景交融,现寥廓于华章。实中华文化之瑰宝;亦人类艺术之津梁。名重三绝,誉满五洋,由来尚矣。

念吾天水,丝路名扬。乃大汉之雄郡,惟伏羲之故乡。画卦台耸,蔚起人文;麦积窟深,纷呈妙相。张芝索靖之碑帖,代代临习;赵壹杜甫之诗赋,家家传唱。汉唐之世,英杰辈出;宋元以来,贤达竞爽。今者人思改革,国谋富强。物质文明之建设,已结硕果;精神境界之提升,待举宏纲。邑人董君,奋发图强;诗书画印,蜚声上痒。知诗教之功殊巨,美育之力无疆。假玉泉之古庙,设扶风之绛帐。近延胜迹,天靖之楼台隐现;远借佳景,南郭之云树苍茫。振铎陇右,探学海之骊珠;折简寰瀛,邀艺林之宿将。陶情冶性,仁者之心声溢于毫端;敦品励行,高人之风采跃然纸上。净化风俗,神州之隆盛可期:美化心灵,世界之和谐有望。赞曰:

天高远,水深长。天水是吾乡。

四化新铺天样纸,竞挥彩笔创辉煌。

(2)《天水诗书画研究院筹建碑记》

《天水诗书画研究院筹建碑记》简要概括了天水诗书画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地位,董晴野先生创建研究院的过程与各界的鼎力支持,对研究院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了建议。《碑记》写成不久后便刻碑立石,全文是:

尝闻书画珠联,人羡襄阳之舫;绘吟璧合,世传辋川之图。形神兼备,吐滂沛乎寸心;情景交融,现寥廓于尺幅。实中华文化之瑰宝,亦人类艺术之菁英。艺重三绝,誉满五洲,由来久矣。念吾天水,挹彼灵源。乃大汉之名郡,惟伏羲之故邑。画卦台高,人文蔚起;麦积窟邃,妙相纷呈。张芝索靖之书法,传自西邻;秦嘉赵壹之诗歌,作于本土。唐宋之世,名家辈出;明清以还,流风未泯。今者国谋富强,人思改革。物质文明之建设,千帆竞发;精神境界之提高,宏纲待举。邑人董君晴野,幼攻诗书,长精绘塑。为冯仲翔林风眠之高徒,得黄宾虹潘天寿之法乳。故知诗教之功殊巨,美育之力无穷。因而具文申请,建院讲习。市委*薛君博综艺文,素重教化,察此议之所涉,实大计之攸关,遂遍商同寅,共襄盛举,准拨玉泉之古庙,改建艺术之新宫。市建委副主任李君穷园林之奥秘,究建筑之精蕴,奉派督工,精心筹划,修葺院落,肇构厅馆。远借佳景,南郭之云树苍茫;近延胜迹,天靖之楼台隐现。天水诗书画研究院,乃于己巳岁之十月十五日宣告成立。折简寰瀛,邀艺苑之人杰;振铎陇坻,探学海之骊珠。陶情冶性,仁者之心声溢于笔端;敦品砺行,高人之神韵跃然纸上。净化风俗,神州之隆盛可期;美化心灵,世界之清平有望。是以党政诸公,鼎力支持;工商各界,热情匡赞。兹将赞助金额及助主职衔姓名刻石铭记,以见乐善者好施,得道者多助也。(1989年11月)

天水三阳川近代名人录,三阳川石佛镇郭老村搬迁(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