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寿名人,汉寿出过将军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09 22:22:42

天才诗人 恣肆名士

——易顺鼎事迹评介

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神龙。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莫能以一节称之。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要其轻天下、齐万物、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1]

这段话是易顺鼎对自己一生恰如其分又惟妙惟肖的总结。他从神童、才子到名士、贵官,其行踪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其思想似儒家又似墨家,其品德像伯夷又像柳下惠;其文章既古典又现代,既朴实又华丽;其心轻视天下,齐一万物,非议尧舜,菲薄汤武,不曾一日改变。他恃才傲物,睥睨一切。在他心中万物皆要变、皆可变、皆能变,他的一生是变化的一生。我将从青年才俊、官场菜鸟、保台先锋、文坛巨擘、肆意捧伶等方面记述评价他的一生。

一、青年才俊,名震华夏。

易顺鼎聪明早慧,三岁能朗读,五岁能作对。《新语林》记载:

易实甫甫三龄,读《三字经》朗朗上口,五岁能作对,其父佩绅以“鸡鸣”使对,实甫曰:“犬吠。”父曰:“‘犬吠’再对之。”实甫曰:“猿啼。”曰:“‘猿啼’又应作何对?”实甫曰:“凤舞。”父曰:“‘凤舞’更不可无对。”实甫曰:“龙翔。”佩绅大惊喜,曰:“是儿异日必贤于吾多矣。”[2]

易顺鼎五岁会吟诗,是位神童、才子,但离不开良好教育,她的母亲陈氏在这方面功不可没。

易顺鼎年甫五岁,受陈夫人的教育已学吟诗,终日以手指蘸水画字,绝不知道顽耍戏弄。[3]

(顺鼎)十岁应试,交卷第一。学使者(教育厅长)廖公(寿恒)受卷,惊疑不已,问其能再作否?对曰:“可。”随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命题,易文不加点,顷刻而成。后二比有云:“安所得广厦万间,洗破屋秋风之陋也。”对云:“是所赖中流一柱,挽狂澜大海而东之。”惊才绝艳,得之垂髫。[4]

《新语林》记载:易中实(实甫)少负奇才,得名最早,八岁能诗文,十五通群书。[5]

易顺鼎在《琴志楼编年诗集·自记》中说:“余刻诗最早,十五六岁时即刻《眉心室悔存稿》。”此书已佚。有一些诗收入《琴志楼编年诗集》中。如:同治十二年(1873),16岁有诗:《咏史二首》、《湘中咏怀四首》录二、《从军曲》、《寄陈大伯严南昌,时方应秋试》、《园居雪夜》。[6]词有:《沁园春·癸酉秋闱落解》[7],录在此词之前的,还有《蝶恋花·春日题桃花源》等八首,我看也是易顺鼎十六岁之前所作,因为《湘弦词》为作者自己选编,并有自序。他的好友宁乡程颂万说他“幼作文,人惊天才。抱负之奇伟,悉跃然纸上。”“其十六岁所作诗,有‘江山灵气钟才子,忠孝深情托美人’之句,始可括其平生。”[8]

余十五岁时,刻诗词各一卷,曰《眉心室悔存稿》,自署曰“忏绮斋”,又自号“眉伽”。其七言乐府诸篇,如“冰蟾走入谁家楼,唤起楼中无限愁”、“貂裘公子气如虹,十万金钱掷秋雨”及《七夕篇》之“红泪流成无定河,香肩倚倦长生殿”等句,皆传诵一时,脍炙万口,几于旗亭井水,团扇弓衣。才子之名,由是喧满海内。其七言律句之人人传诵者,如“眼界大千皆泪海,头衔第一是花王”,“生来莲子心原苦,死傍桃花骨亦香”……,仅此数联,粗能记忆。二十年来,欲求当时刻本,片纸无存。然去年见《国粹报》内某君诗话,犹采录数联,不知从何得之也。[9]

《国粹报》杂志分两次刊登了易顺鼎最早刻印的诗词的有关诗话,作者本人早年的这些诗句,也是他看报后才想起来的。

易顺鼎也说自己聪慧好学。

余幼时颇慧,五岁能诗,十二三裒(póu,聚集。)然成帙。每好为悽艳之语。自署曰“二哭庵”。父见而诃之,始改“一哭”为“一笑生”。性多哀少乐,若抱忧生之嗟,不自知其由也。十四入县学,十六食廪饩(lǐnxì,指科举时代由公家发给在校生员的膳食津贴。),十七举于乡。[10]

易顺鼎自幼读书自然聪明,却是喜作词章,喜看小说,弄得一肚皮忠孝英雄,才子佳人的见解。十二三岁便瞒了父师,偷作那小诸葛、小关张的《后三国演义》,和那郑成功又做英雄,又好女色的淫书。被函楼先生查出,打了几顿,把那稿本烧了。[11]

以上都是易顺鼎对自己年轻时的记述,从中可以看出他才子光鲜形象下,多愁善感的内心,隐藏着忧郁心理因素,为他一生埋下了悲剧祸根。这些正好是诗人的气质,而也成就了他作为清末神童才子、著名诗人的美誉。

张之洞开府武昌,延入幕。一日,会于黄鹤楼,至者有梁鼎芬、郑孝胥、黄绍基、陈衍诸人,易年最少,援笔赋诗,须臾而成,遍视四座,诸客挢(jiǎo,伸,翘起。)舌不下。[12]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在黄鹤楼举行诗友会,易顺鼎作诗须臾一气呵成,梁鼎芬、郑孝胥等当时文坛高手惊得舌子伸出来,不知道缩回去。还有一次在张之洞署中,张邀集不少名士联句,易顺鼎又秀了一次。

之洞欲显其才,一日设宴署中,邀请诸名士。时顺鼎方新婚,居末座。之洞议联句助雅兴,众人称善。以“贺新郎”为题,限九佳韵。至二十余律,皆不能续。顺鼎独成三十二韵,词句新颖,竟致缠绵,合座惊奇焉。[13]

易顺鼎自己说“十七举于乡”[14]还有人说他十八岁中举,究竟是哪一年呢?光绪元年乙亥(1875)他由贵州赴长沙应乡试,中举。《慕皋楼杂稿》记载:

光绪乙亥省试,余大病。闱作甚劣,竟得举。阅余卷者,麻竹师先生也,拆卷唱名,先生知得余,甚喜。及修谒,谓曰:“子经艺中有才语,非我不能识。”乃大笑。[15]

根据程颂万《易君实甫墓志铭》说易顺鼎“庚申岁八月三十日亥时寝疾,卒于京寓,距生咸丰八年戊午九月初五日戊时,春秋六十有三。”[16]据此,用公历推算,易顺鼎生于公元1858年10月11日,卒于公元1920年10月11日,死于生日那一天,刚好63周岁。光绪乙亥年是1875年,易顺鼎中举刚好满十七周岁。这么小的年纪就中举,可谓春风得意,加之名人的追捧,更增加了他的知名度。

最早赞赏易顺鼎的是张之洞。光绪六年(1880)春,易顺鼎在京参加会试落第,“受业南皮张先生之门,先生于学无所不窥。”[17]张时任司经局洗马,旋转翰林院侍读。张曾对王秉恩激赏易顺鼎:

庚辰,余入都,师谓恩曰:“实甫,旷世天才也。尝以行卷求益,若词章固犹不足传耶?度若才,何学术不可跻而顾画是耶?”[18]

张之洞说易顺鼎为旷世天才,没有什么学术领域不可以达到高峰的。这一年周寿昌赠易顺鼎诗曰:“此才岂止空当代?老眼尤欣见异人。”[19]周寿昌为清代诗人,湖南长沙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由编修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晚年以著述为事,诗文、书、画,俱负重名。山水极秀润,有士气。

1875年易顺鼎中举后第二年,入都会试,拜见郭嵩焘。郭嵩焘赠诗赞曰:“而翁为学有根柢,风雅湖南巨笔操。骥子凤雏非世有,尘天人海见文豪。游踪城郭山川古,望眼楼台日月高。年少已闻惊长老,岂徒期许托诗*。”[20]

叶昌炽赞扬顺鼎,“一枝好笔,如天马行空,不可羁勒,奇人奇才,吾亦罕见。”[21]能得此殊荣者,除王勃、李白外,历史上能有几人?叶昌炽,字兰裳,晚清金石学家、文献学家、收藏家。光绪进士,历任国史馆纂修、总纂官,迁国子监司业,加侍讲衔,擢甘肃学政,有五百经幢馆,藏书3万卷。著有《语石》、《藏书纪事诗》、《缘督庐日记》等。

河道总督李鹤年评论易佩绅与易顺鼎,称“其父人才,其子乃天才。”[22]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闿运对他的眷顾与教育。王在日记中十多次提到易顺鼎,跨度20余年。说“易与曾震(‘重’之讹)伯皆仙童也,余平生所仅见。”[23]王闿运是晚清经学家、文学家,为人狂狷谐谑,人称唐后良史第一,冠于一代诗人之首,名重当时。

当时名人的追捧,使易顺鼎名声爆棚,响彻全国。光绪六年(1880),他去刑部上班,尚书潘伯寅等大小官员对一个新到来实习的捐纳郎中的赞赏与崇拜,就能看出他当时的名气有多大。

光绪庚辰,伯寅潘公为刑部尚书,余以捐纳郎中,分刑部学习,与江西李盛铎,山东丁希曾同日到部。于例初见堂官,三揖,堂官答揖。潘公答三人揖毕,问:“谁为易老爷?”堂官于司官无可称,故以衙门通称称之。余不便自应,但稍趋而前。潘公拱手曰:“曾读行卷,惊才绝艳倾倒久矣。”余退,又谓诸司官曰:此空前绝后一枝笔也”时在堂上数十人愕眙,目相属。一日而刑部衙门中皆知山西司有新到之易司官。[24]

光绪十三年(1887),易顺鼎因履新职入京,见到潘尚书。“始一见,公谓余曰:‘君小时即备历艰苦,今出而学仕,当不负生平矣。’”[25]可见,他小时候被掳入太平军营,一年后有幸得救,虽然备受辛苦,但也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同治二年八月某天,汉中城破,易顺鼎母亲派人将易顺鼎姐弟带到易佩绅处。母女安全到达,易顺鼎未到。

单剩这五岁的易顺鼎,当夜便到了城外汉江沙洲岸上,那背他的差弁早被掳去。他一个人坐在那芦苇丛中,大石头上,大雨倾盆,天乌地黑,连鬼都没有一个!坐了一夜,天色发亮,雨总不住,易顺鼎挣扎起来,沿着江岸,却已走入了(太平军营),讨了两三天的饭。大约走不过两三里路。看官注意,这易顺鼎讨饭的资格总算最早的了。那一天讨饭忽然到了那伪启王的行台,那伪启王看见了,问他的话,知道是函楼先生的儿子,便十分欢喜。立刻抱进去替他洗浴,换了一身衣服——都是所抢戏班中的紫金冠、小龙袍、绣花靴子之类。吩咐待他同小王子一般。不几日,此信传到函楼先生营中。函楼先生和陈夫人特派差官唐升到伪启王营中探问,果然见到了易顺鼎。那伪启王不肯放他回去,开了一张单子交与唐升,要银子多少两,烟土多少斤,绸缎多少疋,还要函楼先生骑的那一疋点子花的战马才准把他赎回。易顺鼎也亲自写了几个字,与父母禀安。唐升回来,函楼先生已经革职留营,和陈夫人收拾起身回家,连营中欠饷几十万也不能领,哪里还有银赎儿子?陈夫人念着儿子没法赎回,唯有暗里哭泣而已。[26]

易顺鼎在《先府君行状》说“独不孝陷(太平军营)一年,至应山县为忠清王僧格林沁大军所获。王抱坐膝上,授应山县令朱公送归。时不孝甫五岁,由(太平军营)中生还,海内皆以为异事。”[27]易顺鼎在太平军滞留了一年,具体情况易顺鼎有记载:

同治癸亥,汉中破。余陷(太平军营),年五岁。明年忠亲王歼敌于应山县。余黄衣绣冠,二人负以趋。骑将某获余,献俘。余私问负者曰:“吾父官大,王官大耶?见当跪拜耶?”负者曰:“汝父,知府也;王,皇伯父也。见当跪。”及见王,余乃跪。王长身美髯,状如天神,高坐居中,左右立,皆冠珊瑚顶者。王不辨余语,余辨王语,以指濡沫画王掌。王喜,命取笔砚。余受笔,书父姓名及已名。王大喜,抱坐于膝,飞骑召应山县知县,亲授之曰:“奇儿也,好为送归。”余遂生还,重侍父母。[28]


[1] 陈松青:《易顺鼎诗文集三·慕皋庐杂稿·哭庵传》,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289-1290.

[2] 陈赣一:《新语林》卷五,上海书店,1997.143.

[3] 《琴志楼丛书·呜呼易顺鼎之五岁》,清光绪十一至十三年刻本,第1页。

[4] 《晚清民初政坛百态·袌碧斋杂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184.

[5] 陈赣一:《新语林》卷三,上海书店,1997,143.

[6] 《易顺鼎诗文集》第一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28-30.

[7] 《易顺鼎诗文集·湘弦词》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549.

[8] 《易顺鼎诗文集》第一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27.

[9] 《易顺鼎诗文集·诗话联话·琴志楼摘句诗话》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864.

[10] 《易顺鼎诗文集·慕皋楼杂稿·自叙兼与友人》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269.

[11] 《琴志楼丛书·呜呼易顺鼎之五岁》,清光绪十一至十三年刻本,第7-8页。

[12] 陈赣一:《新语林》卷三,上海书店,1997.

[13] 《易顺鼎诗文集·附录·易顺鼎传》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913.

[14] 《易顺鼎诗文集·慕皋楼杂稿·自叙兼与友人》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269.

[15] 《易顺鼎诗文集·慕皋楼杂稿·哀知己铭》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303.

[16] 《易顺鼎诗文集·附录·易君实甫墓志铭》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908.

[17] 《易顺鼎诗文集·摩围阁词·自叙》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619.

[18] 《易顺鼎诗文集·王雪澄秉恩摩围阁诗序一首》第一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9.

[19] 《易顺鼎诗文集·摩皋楼杂稿·哀知己铭》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306.

[20] 《易顺鼎诗文集·摩皋楼杂稿·哀知己铭》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304.

[21] 《易顺鼎诗文集·附录》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925.

[22] 《易顺鼎诗文集·摩皋楼杂稿·哀知己铭》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308.

[23] 《易顺鼎诗文集·附录·评论资料》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924.

[24] 《易顺鼎诗文集·摩皋楼杂稿·哀知己铭》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305.

[25] 《易顺鼎诗文集·摩皋楼杂稿·哀知己铭》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305.

[26] 《琴志楼丛书·呜呼易顺鼎之五岁》,清光绪十一至十三年刻本,第2-3页。

[27] 《易顺鼎诗文集·集外文存·先府君行状》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756.)

[28] 《易顺鼎诗文集·摩皋楼杂稿·哀知己铭》第三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30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